「我本來是壓影后的,但現在看先期口碑,至少最佳導演起步,能不能再更進一步,進入前三名拿獎,就看評審團的了。」

「看大家的評論,感覺金鳶獎有戲,不會吧?二十五歲的三大得主?這不是逆天嗎?」

「有人

科普一下嗎?三大最高獎項的最年輕得主是幾歲呀?」

「我看,電影手冊,都給金鳶獎了,看來是真的爆了。」

「想看!想看想瘋了。」

爆!爆!爆!

不止是電影愛好者們,平時對娛樂或者電影稍稍有興趣的普通觀眾,沒有人能夠忽略這場癲狂的熱風暴。

一部分觀眾,紛紛表示希望觀看,並且對藍夏觀眾表示羨慕。

一部分觀眾,紛紛聚焦陸潛,誰能夠想到陸潛居然又又又一次引爆口碑?

一部分觀眾,紛紛探討獎項,距離頒獎典禮還有兩天,但金鳶獎的討論熱度就已經攀升到全新高度。

當然,刷屏最多的,還是尖叫聲,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和顏值迷妹們,也就負責製造噪音和熱浪了。

儘管今年藍夏電影節已經開幕八天,熱門作品一部接著一部,討論話題也一個接著一個,流量確實不俗;但始終侷限在一定範圍內,沒有人能夠做到「星落之城」這樣的程度,真正打破電影節的束縛。

「星落之城」的問世,就充滿了一種浪漫主義色彩——

籌備階段的質疑狂潮,後期製作的步履蹣跚,黎世寬力排眾議地堅持等待,給予陸潛破例的獨特待遇,卻將這部作品再次推向風口浪尖,冷嘲熱諷的攻擊無處不在,等待著陸潛栽跟頭的冷眼隨處可見。

然後。

臥薪嚐膽的閃亮登場,鳳凰涅槃的華麗轉身,鋪天蓋地的讚譽狂潮再次見證陸潛不敗光環閃耀藍夏。

儘管這不是陸潛第一次驚豔全場,但黑馬逆襲、弱者翻盤的故事總是讓人心潮澎湃,點燃所有熱情。

而且,還需要注意的是,功勞不能全部歸屬陸潛和「星落之城」,在陸潛登場之前,一切就開始醞釀了。

從「抵達」的橫空出世強勢拉開序幕,經過「夜行動物」等等一系列電影的持續發光發熱,口碑的持續引爆,一步一步地在社交網路完成累積,無論是期待值還是話題度,今年的藍夏都打了一場漂亮翻身仗。

聲勢,節節攀升,一直來到一個臨界點——

此時,如果能夠出現一部難得爆款,那麼就能夠全面引爆焦點;但如果不能,那些聲勢就會如同泡沫一般漸漸消散,儘管今年藍夏依舊稱得上成功,卻很難突破塞卡的封鎖,更不要說追趕蔚海了。

於是,「星落之城」登場了,這部被譽為「十年一遇」的作品,浩浩蕩蕩地點燃了藍夏。

從量變到質變,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是如此完美。

盛況,就這樣誕生了。

觀看了首映的、還沒有觀看的;在藍夏的、沒有在藍夏的;電影節的、對電影節根本一無所知的;喜歡陸潛的、根本就不關心陸潛的;喜歡電影的、對電影沒有什麼興趣的……沒有人能夠例外。

全面狂潮。

以至於路過的群眾滿頭都是問號,「怎麼回事兒?」

對此,首映式後,不少媒體準確預測,所以才有了那句名言,「今年藍夏贏很大」。

確實——

真的贏很大。.

七七家d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