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

在陸潛短短的導演職業生涯裡,居然就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用光影編織出一曲屬於電影的樂章。

五體投地。

頂禮膜拜。

但是,這重要嗎?

非常非常重要,卻也沒有那麼重要,此時此刻,顯然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去觀看,去體驗,去感受,去擁抱。

這,才是電影的正確開啟方式。

江士奇的整個大腦被徹底清空,就這樣癱坐在椅子上,細細感受著頭皮發麻靈魂顫慄膝蓋發抖的快感席捲而至,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在尖叫,就好像剛剛跑完馬拉松然後又衝進一場夏日暴雨之中。

一種疲憊到極致卻又暢快到極致的錯雜感受將整個大腦淹沒,徹底虛脫。

顫慄,一個接著一個。

然後,江士奇終於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不管不顧地、忘乎所以地,站立了起來。

此刻,江士奇不在乎他人的想法,腦海裡就只有一個念頭:沉浸其中,盡情享受。

啊。

膝蓋,一陣發軟,就好像兩根麵條一般,差點就要站不穩,渾身力氣都被抽空,儘管快速扶住椅背支撐住了自己的身體,卻依舊能夠感受到小腿肌肉快速打顫的亢奮,千百隻蝴蝶同時扇動起了翅膀。

江士奇卻沒有時間理會這些,抬頭挺胸,挺直腰桿,然後——

鼓掌。

用左手拍打右手,將腦海裡的海嘯、將胸腔裡的風暴全部透過這樣的動作宣洩出去。

此時,江士奇才意識到,自己的動作終究還是慢了。

透過婆娑的淚眼,眼前的景象一片朦朧模糊,卻依舊可以看到人潮熙熙攘攘地站立起來,拍打雙手。

一個兩個三個……一百個五百個一千個……

掌聲,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但其實,放映廳的燈光還沒有亮起,因為電影片尾的字幕表還在放映。

可是,人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動和期待,他們必須找到一個方式一個渠道將洶湧的情緒宣洩出去。

否則,胸腔裡湧動的山呼海嘯已經演變成為耳膜之上的轟鳴,整個世界都跟著潮起潮湧起來。

洶湧的聲響,在整個電影宮的放映廳裡激盪,朝著前排中間座椅裡的劇組洶湧而去——

高寺林,也有些狼狽,

從電影進入最後十分鐘的時刻起,高寺林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好像忘記了呼吸,就這樣僵硬在原地,慢慢地、慢慢地演變成為一座雕像,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大熒幕,感受著光影灑落下來的衝擊。

甚至不敢眨眼,唯恐自己稍稍一眨眼,可能就要錯過眼前的絢爛與瑰麗。

一直到畫面黑屏,高寺林的緊繃神經才緩緩放鬆下來,長長地吐出一口氣。

洶湧錯雜的情緒,著實很難很難用語言表述,他需要一點時間細細思考——

從試鏡角色到閱讀劇本再到拍攝電影,高寺林參與了整部電影的全部製作,但他依舊沒有能夠想到:

最終成品,居然是這樣一部作品,如此簡單卻又如此豐富,如此浪漫卻又如此悲傷,如此純粹卻又如此複雜,光影的魅力將演員、色彩、排程、畫面、故事、音樂等等全部碰撞在一起,迸發出難以置信的力量。

敬佩!

全身心的敬佩!

高寺林真心敬佩陸潛,彷彿用魔法為這部作品注入生命一般。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