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討論藍夏電影節的時候,往往關注的是它和塞卡之間的競爭,又或者是頒獎季電影在這裡的起步。

當人們討論藍夏電影節的時候,場外花絮和花邊新聞總是能夠激起更多關心,似乎和電影沒有什麼關係。

今天,陸潛卻用最簡單也最樸實的方式,悄悄發出提醒,其實,電影節應該是關於電影和觀眾的。

以前是如此,現在也應該是如此,未來還應該如此。

也許,陰謀論擁護者們會說,這一切,全部都是安排好的,不過是一場戲罷了,一場陸潛自導自演的馬戲。

但,真是如此嗎?

退一步來說,即使一切都是陰謀,碼頭意外是陰謀、首映邀請是算計、紅毯登場是佈局,一切都是算好的;可是,每年的電影節數不勝數、人來人往,卻始終沒有人這樣做,這才輪到陸潛算計上了。

如果陸潛在算計,那麼陸潛在算計什麼?

關注?熱度?人氣?讚揚?口碑?

但關鍵就在於,如果記者不給予關注,陸潛的算計也就無法得逞,不是嗎?

所以,與其唧唧歪歪陸潛的陰謀,不如自我檢討一下,沒有必要關注那些噱頭,暫時忘記那些八卦,將視線放在電影和觀眾的身上,重新找回電影節的純粹,那麼不管陸潛「算計」什麼最終都會落空。

這,才是上策。

也許真相根本沒有那麼複雜,意外就是意外,而陸潛只是順水推舟,巧妙地找回初心。

在藍夏這個歷史最古老最悠久的電影節舞臺上,重新喚醒電影節成立的初衷,將視線放在電影和觀眾身上,毫無疑問,這是具有特別意義的,當精神與歷史、核心與本源碰撞在一起,也就產生了化學反應。

此時此刻,注視著眼前略顯拘謹卻無法控制激動的十四個倒黴蛋,注視著紅地毯兩側吹起口哨的人們——

電影節,又重新找回了另外一番樂趣。

恍惚之間,依舊停留在碼頭的主演團們也被短暫地遺忘,站在電影宮門口迎接幸運觀眾的陸潛也被短暫地拋棄,現場瀰漫著一種純粹而狂熱、簡單而真摯的氣氛,將今年藍夏電影節推向一個全新巔峰。

江士奇也不由跟著心潮澎湃起來。

短暫的雀躍和激動過後,江士奇又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陸潛身上,腦海裡思緒萬千,卻無從下手。

暗潮湧動。

其實,從黎世寬為陸潛單獨破例開始,就能夠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動盪,整個蘭川都開始動作頻頻。

種種跡象都預示著,繼去年翻天覆地的頒獎季後,今年頒獎季應該會迎來一場更加恢弘更加瘋狂的風暴。

所以——

陸潛和歐陽娜漣的對峙,是否與這些事情有關,也許只是一個開端?亦或者只是單純與「星落之城」有關?

歐陽娜漣又為什麼出現在「星落之城」的首映式呢?難道陸潛的下一部作品準備邀請歐陽娜漣合作嗎?

在如此困境下,陸潛依舊將全部注意力放在電影上,甚至花費心思邀請幸運觀眾踏上首映式的紅地毯,是否隱藏著更多深意,亦或者只是一種找回初心的簡單舉動,接下來的事情又應該如何引導?

江士奇,也有自己的腦洞,在缺少足夠資訊的情況下,種種思緒發散開來,熙熙攘攘地塞滿了腦袋。

但是,並沒有能夠持續太久。

因為媒體和觀眾必須準備入場了。

一般來說,為了確保現場秩序,商業電影的首映式和電影節的首映式都是一樣,觀眾率先進場入座,而後再安排演員、導演以及主創團隊進入現場,方便現場安保人員維護秩序,順利完成觀影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