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這是……”

霍至瞪大了眼睛,視線在程俊和他手裡的海報筒之間來回移動,太陽穴突突震動起來,耳朵之上一片轟鳴,竭盡全力才控制住自己直接動手搶的衝動。

程俊得意洋洋地點點頭,對霍至的猜測表示肯定。

“對,這是‘星落之城’的周邊。”

赫!

周圍窸窸窣窣的議論聲悄悄低沉下去,湧動著一片倒吸涼氣的驚呼,可以明顯感覺到視線的聚集。

程俊也不介意,不僅沒有藏私,而且還大方分享。

“我們都知道,因為某些特殊原因,這次電影只在三家連鎖院線上映,不少人都在唱衰電影前景……”

程俊的話語還沒有來得及說下去,旁邊就有人直接吐槽到,“去他喵的‘電影之內’,導演才不怕呢!”

眾人鬨笑——

其實,不能責怪“電影之內”,“星落之城”確實面臨困境,種種原因之下,票房前景不被看好也是正常的,作為專業權威雜誌,他們必須給予客觀而中肯的意見,不能因為喜歡導演或者喜歡作品就無視市場的客觀規律,否則就沒有權威可言了。

上週,“電影之內”給出票房預測,他們認為“星落之城”的首映票房應該在一億五千萬到兩億之間。

準確來說,這一資料已經非常樂觀,其他一些媒體則普遍認為“星落之城”首映週末的票房資料可能低於一億,前景一片暗淡,陸潛可能遭遇碰壁——

失敗,倒不至於,畢竟是金鳶獎得主,哪怕票房失利也遠遠說不上失敗,但藍鯨影業和陸潛可能遭遇橫空出世以來最嚴峻的考驗是一個客觀事實。

而且,“星落之城”的製作成本接近三億,這也是一個沉重負擔;但幸好,“死侍”賺得盆滿缽盈,正好補貼損失。

不止是“電影之內”,事實上,各大媒體都非常嚴峻,可以清晰感受到籠罩在“星落之城”頭頂的陰影——

“陸潛的票房不敗神話,就在結束?”

“野心終究吞噬天賦,陸潛神話可能就此止步。”

“三億打造的金鳶獎,藍鯨影業是否被自己的慾望矇蔽眼睛,‘星落之城’的成功是盛極轉衰的轉折?”

“藍鯨影業的激進預示著什麼?”

“‘星落之城’的票房資料可能成為藍鯨影業的第一次撞牆,那麼,這次撞牆又意味著什麼?”

“當全勝神話矇蔽雙眼的時候,即使是陸潛也不可避免地作出錯誤選擇。”

“走鋼絲的人——陸潛在危險邊緣挑戰行業的禁忌。”

“也許,從一開始,‘星落之城’的定位就出現錯誤。”

媒體的核心觀點在於:

“星落之城”作為一部登陸電影節的頒獎季藝術電影,三億成本是否太過高昂,並且註定難以回本?

當然,金鳶獎是肯定,從利益回報層面來說是一筆劃算的交易;但問題就在於,藍鯨影業的後續策略導致站在院線聯盟的對立面,“星落之城”的市場回報難度直線上升,甚至可能拖累藍鯨影業。

如果是大公司的話,一部兩部電影的成敗並沒有關係;但藍鯨影業這樣的小作坊,骨牌效應就可能導向滅頂之災了。

來來往往,唱衰、吐槽、批判、懷疑的聲音鋪天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