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螢幕數量不夠。

在社交網路的聲勢凝聚起來之後,超脫院線、青山影院和夏至院線同時宣佈,他們將增加“星落之城”的場館數量,並且增加電影的排片數量和螢幕數量,毫不猶豫地站在藍鯨影業這一邊,給予全力支援。

另外,再加上藝術院線以及獨立影院的支援,最後“星落之城”在全球範圍內全面公映的場館數字定格在一千四百三十七間。

約等於一千五百間。

如此數量,著實難以令人滿意。

看看“死侍”、“突襲2”就知道了,上映場館數量全部輕鬆突破四千乃至於五千,但現在,“星落之城”卻僅僅只有三分之一。

場館和螢幕的基數也就決定了電影的票房上限,即使流量再洶湧,“星落之城”創造佳績也不太可能。

二來,題材限制。

金鳶獎,這毫無疑問是一件好事,但對票房來說是一件壞事。

當路人觀眾聽到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得主的時候,腦海裡浮現出的第一刻板印象就是,“藝術電影”。

藝術電影等於無聊乏味等於沒有興趣。

過去整整十年時間裡,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得主的票房表現都差強人意,最出色的作品也只是在十億邊緣徘迴——

總票房,十億。

細數一些,三十年期間,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得主票房超過十億的,也不到一隻手,只有區區三部而已;票房超過五億的,也不到兩隻手;大部分電影的最終票房都是在一億以下,看看“離開的女人”就知道了,甚至可能突破五千萬都困難重重。

“星落之城”,儘管有著陸潛的名字開路,但參考去年“遊客”的總票房,勉強過八億,就心裡有數了。

可以想象,即使社交網路流量再洶湧,但真正願意為了一部金鳶獎而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應該不多。

三來,競爭對手。

沒有人針對“星落之城”,但假期檔的競爭已經成為僅次於暑期檔的兵家必爭之地,今年也沒有例外。

更準確一點來說,在神仙打架的喧鬧之中,其實是“星落之城”闖入這場較量裡,畢竟它本來就不被認為是票房的強有力競爭者,所以,“星落之城”需要看競爭對手的眼色,恐怕市場也無暇顧及它的存在。

今年假期檔的頭號種子是來自神奇影業的“絕地武士8”。

去年,“絕地武士7”以摧枯拉朽的姿態重新整理一系列記錄,並且差一點點、就差最後一點點就要打破“未來同盟”的全球影史最高票房記錄,以毫釐之差屈居第二,然後在全球範圍掀起一股全新的絕地武士風潮。

今年,“絕地武士8”再次來襲,前有“怪奇醫生”、後有“絕地武士8”,此時就能夠看出神奇影業開闢暑期檔之外市場的決心了,也就是說,蘭川不止藍鯨影業一個聰明人,神奇影業也早就已經開始佈局了。

在這些強有力作品的衝擊下,“星落之城”前景堪憂。

從不同角度來看,“星落之城”可謂是內憂外患,前有狼後有虎,本來就局面困難,再加上院線聯盟的制裁令,確實是困難重重。

也正是因為如此,藍鯨影業需要為“星落之城”造勢,從策略層面來說,這是正確的。

但重點就在於,這些“勢”,足夠嗎?真的能夠為“星落之城”扭轉局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