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 在商言商(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如果因為特殊情況而錯過院線場次,流媒體就可以作為替代方案;另外,因為宣傳推廣而產生些許好奇的普通觀眾,不需要前往院線也能夠在家觀看,對於‘離開的女人’這樣帶有實驗性的作品來說,受眾面擴大不止一倍兩倍,這是好事。”
目瞪口呆,瞠目結舌——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對流媒體缺少足夠的瞭解,更缺少對回聲的瞭解,始終沒有能夠理解陸潛建立回聲的根本目的,自然而然就無法開啟想象力。
和當初江澄海、衛徹等人都是一樣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偏見才能夠具備如此強大的殺傷力,刻板印象也同樣如此。
江浩文已經驚呆了,大腦停止運轉,這樣的切入方式確實是他所沒有想到的。羓
寧冶稍稍好一些,大腦高速運轉,捕捉到了些許資訊,但他還需要更多。
“那麼‘死侍’呢?”
陸潛輕輕頜首表示肯定,他喜歡寧冶提出的示例。
“‘死侍’,我必須承認,院線觀看和流媒體觀看是兩種不同的體驗,視聽語言方面我做出了不少嘗試;但同時,我也需要保持客觀,如果院線和流媒體觀看會是截然不同的兩部作品嗎?也不見得。”
“歸根結底,這部電影的核心魅力還是來自死侍,那些打破第四牆的表現手法在流媒體觀看也沒有影響。”
“所以,我會建議,院線上映六十天,然後就上線流媒體。也就是說,六十天後,觀眾可以自由選擇院線和流媒體觀看,如果院線不再安排大熒幕的話也沒有問題。”
原來如此。羓
又或者說,原來還可以這樣。
現在寧冶終於明白陸潛的全盤計劃了。
宣佈“離開的女人”在院線和回聲同步上映就是一步棋,丟出一個重磅,蠻不講理地打亂所有人的計劃,製造混亂。
此時,院線聯盟被憤怒衝昏頭腦,卻又無法統一立場,一些判斷和決策往往就可能出現滯後性。
這一點點滯後性以及利益分歧,就將成為藍鯨影業的突破口。
藍鯨影業只需要從一家或者兩家院線入手展開談判:
其實,事情沒有必要趕盡殺絕,一切都還有商量餘地,我們可以根據不同作品簽署不同的搭配協議並且安排不同分紅協議,接下來就是慢慢扯皮拉筋。羓
簡單舉一個例子,如果單獨在院線上映或者徹底無緣院線,那就沒有必要討論,一切都按照現有模式,重點在院線和流媒體一起上映的那些作品。
一部電影,只在院線上映兩週,然後流媒體就上線,那麼院線、電影公司、流媒體的分紅就需要調整。
這裡隨便列舉一串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數字,比如前兩週的票房分紅,院線拿80%、電影公司拿20%;兩週之後的票房分紅,院線拿40%,並且每週遞減,電影公司則每週遞增。
另外,兩週之後,電影公司和流媒體的收益分紅另外討論。
以此為基準,流媒體上線之前在院線上映的週期越長,那麼院線的票房分紅比例就越低,逐步類推。
就好像陸潛剛剛隨口舉的例子:
假設“死侍”在院線上映六十天,那麼這六十天裡,院線票房分紅可能是60%;六十天後,“死侍”在流媒體上線,院線的票房分紅則落到30%以下。羓
階梯式分紅,一切都可以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