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其他電影公司。

這一年,“突襲2”閃耀春季檔,“死侍”點亮秋季檔。

另外,藍鯨影業和大門影業聯合制作的“人類清除計劃2”也已經定檔,確定十一月上映;“疾速追殺2”則定檔明年三月,在開春之際與觀眾見面。

此時,如果再看不出藍鯨影業準備在春季檔和秋季檔開啟局面的意圖,那就太愚蠢了。

對中小型電影公司來說,他們需要從藍鯨影業身上學習的是,陸潛到底是如何分析並且解讀這兩個檔期的,因為他們一直在這些檔期耕耘,持續不斷有電影上映,然而成敗還是沒有摸索到一個脈絡。

對大型電影公司來說,暑期檔始終是他們的主戰場,但現在全球電影市場普遍低迷,他們也陸陸續續開始要開拓戰場,這些年在其他檔期也都有過不少嘗試,卻被藍鯨影業捷足先登,這意味著什麼?

也許,明年和後年,整個格局還不至於翻天覆地,但可以預見,各大電影公司應該都會警惕起來並且制定相對應策略,最早明年、最晚大後年,也就是這兩年前後的光景,競爭就將展現出不同面貌。

表面上,一部“死侍”的成功引發連鎖效應;實際上,早在“死侍”之前,陸潛就已經持續帶來強烈衝擊。

雄獅影業,也是其中一員,現在已經沒有遲疑猶豫的時間了,他們必須出手,否則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至少,就顧清垣的內部訊息來看,神奇影業、流光影業、大門影業的高層們都已經紛紛開始警覺了,雄獅影業已經耽誤浪費了太多太多時間,他們必須把握住所剩無幾的優勢。

就目前來說,“死侍”橫空出世的成功,徹底顛覆人們的認知,潛意識裡的慣性還是讓人們抱有些許遲疑:

比如次周票房跌幅是否會迎來血崩?比如首映週末票房是否因為話題加成才帶來影響這樣的成功是無法複製的?比如電影成功是因為首次限制級的新鮮感還是因為陸潛?比如其他電影應該如何複製?

諸如此類等等。

這也就意味著,其他人作出判斷和決策前,還有一個視窗期——一個小小的視窗期,可能等到次週週末票房出爐之後也就明朗了起來,但雄獅影業必須抓住這個視窗期才行,這就是他們的最後機會。

猶豫歸猶豫,但需要果斷的時候,雄獅影業還是能夠果斷起來的。

顧清垣,雄獅影業的現任執行長,其實這樣的談判工作根本就不需要他親自出馬,他主要負責規劃、判斷、決策等等;但為了表示誠意,為了彌補他們錯過的時間,為了儘可能速戰速決達成目的:

他,親自出馬了。

顧清垣知道藍鯨影業的算盤——

回聲。

其實,雄獅影業和藍鯨影業的談判會議,一直陸陸續續在進行。

此前,雄獅影業掌握主動權,所以他們一直咬緊牙關,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沒有鬆口;但現在情況已經逆轉,藍鯨影業掌握主動權,反而是他們需要抓住機會,在情況徹底顛倒之前,完成利益分配。

當顧清垣前往伯溪尋找陸潛的時候,另外還有一支團隊前往藍鯨影業尋找修仲鈞和紀敘。

一般來說,這樣的深度合作、高階談判,往往就看誰能夠沉得住氣,就好像撲克牌一樣,每個人都在算計、每個人也都在嚇唬,就看誰能夠保持冷靜穩住氣勢到最後,不見得每次都是牌最好的那個人能贏。

但現在,雄獅影業已經顧不上這些了,哪怕暴露自己的急切也在所不惜。

分秒必爭。

如果現在還在這裡端著架子,就好像流光影業一樣,那麼接下來損失的,可能就不是一個億兩個億那麼簡單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