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如此,頒獎儀式才吸引更多矚目視線,這個組合這個排列,著實很難想象,最後獎項的走勢。

整體來看,要麼,就是順應市場,“離開的女人”或者“傑出公民”登頂金鳶獎,如果是這樣發展方向的話,“星落之城”也有希望。

要麼,就是爆冷到底,“劣質愛情”登頂金鳶獎,另外,“野蠻”和“女士”的希望也直線飆升。

兩種可能,兩種方向,卻是兩種南轅北轍的局面。

僅僅依靠腦補,著實很難想象最後的畫面,於是,熙熙攘攘地,所有視線全部朝著電影宮聚集而來。

不過,外場的喧囂卻沒有能夠傳遞到電影宮的室內,電影節依舊是電影節,頒獎儀式充滿了一種學術研討氛圍,說是正在召開“全球溫室效應大會”也沒有問題,一切都按照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不要說表演或者娛樂了,就連懸念都沒有刻意製造——

評審團不是不知道人們的關注焦點,但他們並沒有營造懸念氛圍,一個一個登場,揭曉獎項歸屬。

波瀾不驚,四平八穩。

率先公佈的,赫然是演員部門的獎項:

最佳新人演員,“替身”的女主角林寶。

眾望所歸!

從電影首映後,林寶就加入最佳女演員的爭奪戰,和康芮、歐陽娜漣分庭抗禮,儘管因為資歷的緣故,最後沒有能夠脫穎而出,但最佳新人演員獎依舊是非常重要的肯定,這位年僅二十二歲的演員前途無量。

最佳男演員……“傑出公民”。

轟!

這算是……冷門嗎?

不是說“傑出公民”不夠出色,恰恰因為“傑出公民”太出色,被譽為今年金鳶獎最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一,所以才意外。

在這裡,需要解釋一個細節,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往往有十八到十二四部電影左右,從選片委員會角度來看,這些作品全部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最後的獎項只有八座,僧多粥少,顯然不可能嘉獎所有作品。

於是,三大電影節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首先,儘可能每部作品只拿一個獎,避免一部作品大包大攬的情況,就好像主競賽單元其他作品都不行一樣。

其次,為了避免分蛋糕的狀況,儘可能避免一個獎項雙蛋黃的情況,如果一定要有,只允許一個部門。

所以,在三大電影節上,一般來說,獎項和作品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旦收穫了一座獎項往往也就意味著無緣最高獎項。

本來,“傑出公民”被看好贏得金鳶獎,結果卻早早贏得最佳男主角獎,這幾乎就等於宣判電影無緣金鳶獎了。

電影宮內外,跌破滿地眼鏡碎片。

退一步來說,即使“傑出公民”無緣金鳶獎,但最合適的獎項,難道不應該是最佳劇本獎嗎?為什麼是最佳男演員?“夜行動物”、“曙光”、“星落之城”等等都是更加適合的選擇,不是嗎?

問號,滿腦子全部都是問號。

而且,伴隨著“傑出公民”早早“出局”,從方方面面的情況來看,事情似乎正在朝著冷門的方向發展:

也就是說,“劣質愛情”真的準備登頂金鳶獎嗎?

不會吧……?

緊接著,頒獎儀式沒有任何停頓,流程繼續前進——

最佳女演員,“星落之城”,艾婭。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