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行為藝術(第1/2頁)
章節報錯
“某某看了嗎?”
“某某寫長評了。”
“呀!某某居然還沒有看!”
恰恰因為黑市出現了“二十三萬一張電影票”的高價,以至於整個社交網路漸漸形成一條微妙的鄙視鏈:
能夠第一時間在藍夏看到“星落之城”的,肯定就是網路紅人,權威人士。
等到塞卡再觀看的,權重可能就要降低一個級別了。
如果還是看不到,再等到後續電影節才能夠觀看,地位就要以降再降了。
等等!不會吧?難道還要等到電影全面公映和所有觀眾一起觀看,那和普通人有什麼區別?
另外,此時依舊還在藍夏卻沒有能夠看到“星落之城”的呢?
那就是倒黴蛋可憐蟲,而且沒有存在感。
也就是說,觀看“星落之城”,已經成為一種特權,一種展示和一種待遇。
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這就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了,就連黎世寬和陸潛應該也是滿頭的問號。
然後?
熙熙攘攘的網友們,全部都徹底瘋了,生活在藍夏附近的網友們,一窩蜂地全部朝著藍夏洶湧而去。
即使看不到電影放映,至少能夠和電影海報合照一張,那也是好的。
同時,火眼金睛的網友們開始在不同電影自媒體之間流竄,就是為了看看,誰看了電影誰還沒看,誰寫了影評誰還沒有,誰給了好評誰又給了差評,一部電影所引發的連鎖反應,確實是波瀾萬丈。
誰能夠想到,藍夏電影節已經來到第八天,接近尾聲,居然迎來了遊客狂潮的巔峰,持續不斷的重新整理客流量記錄?
即使是在藍夏當年巔峰時期,日均客流量也沒有如此洶湧,整座城市呈現出欣欣向榮的一派景象。
再再再然後——
新時代網路行為藝術正式誕生,持續重新整理人們的認知,繼續將“星落之城”的熱度推向一個全新高度。
南楠,二十九歲,女,在社交網路平臺的官方認證身份是“電影從業者”,但具體從事什麼電影工作則一直是一個謎。
對於網友們來說,她是一位影評人、一位觀影團組織者、一位電影見面會主持人、一位網路自媒體從業者;而且經常放出行業內部訊息,看起來應該是與電影行業息息相關的內部人士,一位社交網路紅人。
但是,這重要嗎?
並不。
網路時代的一個特性就是,“專業”,往往能夠假扮能夠掩飾,透過專業術語產生的距離感製造出一個錯位,難以分辨真實,所謂的專家、所謂的行業人士、所謂的權威,似乎全部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真正重要的是“經營人設”,這是兩個關鍵詞,分開來看,都很重要;合併在一起,也很重要。
顯然,南楠在這兩方面都做得不錯,所以,取得了一定成績,並且成為網路時代一個小小的意見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