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徹的話語,如此尖銳如此兇惡又如此直接,火力全開地朝著江澄海宣洩而下。

但是,話語背後的苦澀卻無法抑制地漫溢位來。

又悲傷又絕望,如同困獸一般,鮮血淋漓、傷痕累累,胸腔裡的憤怒正在熊熊燃燒,幾乎就要將自己焚燒殆盡。

江澄海,沒有出聲打斷衛徹——

從某個角度來說,江澄海和衛徹是一樣的。

儘管江澄海一直不缺少專案開始,平均每年一部、最多兩年一部,他的創作始終在進行,似乎沒有煩惱。

但自家事,自己知。

這些年,江澄海的遭遇和衛徹相差無幾,他的創作專案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碰壁,因為電影公司的束縛越來越多,那些稍稍具有冒險性的、挑戰性的、突破性的專案,往往都會先冷藏,然後再慢慢討論。

然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沒有了下文。

江澄海和衛徹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是一個懂得談判、懂得妥協、懂得平衡、懂得取捨的,以他的性格,從業這麼多年,建立廣大人脈,並且他懂得自我推銷,依靠“江澄海”的名號去說服電影公司。

所以,江澄海一直都有專案啟動,但衛徹沒有。

但本質來說,衛徹經歷的情況,江澄海也全部都經歷過。

衛徹所不知道的是,在江澄海答應回聲的邀請之前,他做過田野調查——

從江排風到候曉川,從湯臣到張本卿,諸如此類等等。

最後,江澄海和陸潛透過電話。

那通電話,整整進行了三個小時,人們可能以為,他們在討論回聲的理念,但事實上,回聲的話題並不多,更多是關於電影的,關於江澄海的電影、關於陸潛的電影,所有話題全部都是圍繞電影展開。

小書亭

江澄海真正明白了一件事,像陸潛這樣,對電影充滿熱忱和激情的人,他是不會背叛電影的。

這也是回聲和入宅最大的區別。

江澄海自認是一個老人家,他已經跟不上時代了,他所熟悉的所瞭解的事物,正在被網路時代摧毀。

所以,江澄海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發展。

如果可以的話,他當然不想看到流媒體崛起,他還是習慣自己熟悉的世界,但他知道這是不切實際的。

從書籍時代到廣播時代再到電影時代,然後是電視時代,現在則是網路時代,時代的前進腳步從未停止。

三十年前,人們根本不敢相信依靠網路就能夠聯絡整個世界,就好像曾經人們不敢相信人類能夠踏上月球一樣。

未來,很遙遠,但也很近。

也許,陸潛確確實實找到了一個讓電影在新時代煥發全新生命力的辦法。

也許,並沒有;也許,電影註定將滅亡;也許,時代車輪註定將前進,但如果這樣,那也沒有辦法了。

正是因為如此,江澄海不希望看到衛徹這樣的電影人被泯滅被遺忘——

衛徹,是真正的天才。

既然主流電影公司一而再地拒絕衛徹,那麼為什麼不能試試看回聲呢?

可是……

看著滿臉倔強的衛徹,江澄海一時之間也有些沒轍。

一方面,他羨慕衛徹依舊保持著自己的傲骨,作為導演、作為一個普通人,他依舊沒有丟掉自己的血性,這也是衛徹的電影始終保留著那股獨特質感的重要原因,即使拍攝電影這麼多年也依舊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