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 走投無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又是韋維。
韋維針對“社群”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又是抹黑又是離間,又是攻擊又是謾罵,最後在頒獎季衝刺階段完成逆襲,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雙雙擊敗衛徹的“社群”,再次為韋維的豐功偉業書寫了恢弘的一筆。
衛徹,遭遇沉重打擊,在那之後,低迷沉寂了一段時間。
隨後,衛徹重振旗鼓,迴歸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懸疑驚悚題材,拍攝了“千禧年”,這部作品也一度是頒獎季熱門,但終究沒有能夠複製“社群”的輝煌。
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
“千禧年”,這就是衛徹的最後一部電影長片,距今,已經過去整整五年。
作為中生代最出色最優秀也最受追捧的導演,衛徹卻已經五年沒有專案了。
可能嗎?
哪怕只是想想,也覺得不可思議,百思不得其解,但現實,卻正在真實地發生。
原因,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
衛徹,是徹頭徹尾的“電影導演”,他的作品,對電影感的捕捉是無與倫比的,觀影就是一種純粹的享受。
對陸潛來說,“社群”依舊是過去十年的最佳電影之一,哪怕不是“最好”,也百分之百是“最好的候補”。
從完成度和體驗感來說,能夠達到“社群”高度的作品,過去十年間,不超過一隻手。
陸潛自認為,自己目前還沒有達到如此高度,無法完成“社群”如此複雜如此深刻又如此犀利的作品。
而且,擁有如此想法的,恐怕不是陸潛一個。金冊獎錯過“社群”,毫無疑問,這是載入史冊的一次失誤。
但同時,衛徹的風格也就註定了,他不會向大眾妥協,也拒絕向學院諂媚,作品骨子裡的黑色氣質也不是頒獎季青睞的型別。
更何況,衛徹是一個稜角分明的性格,頒獎季的學院公關幾乎派不上用場,嚴格來說,不幫倒忙就算好事了。
所以,出色,確實是出色,但經歷“社群”和“千禧年”的兩次狀況,大型電影公司都對衛徹敬而遠之。
整整五年。
這些年,衛徹一直有不同專案在籌備,依靠他的人脈和地位,他也總是能夠找到製片人和電影公司談判,但兜兜轉轉,這些專案都在不同位置不同進度卡殼,然後就不了了之,始終沒有更多進展。
今晚,又又又是如此。
衛徹正在籌備一個全新專案,但兜兜轉轉,依舊沒有電影公司願意推進,他不得不在各種派對之間遊走,希望能夠尋找到突破口。
但結果呢?
回聲,回聲,還是回聲。
人人都在勸告衛徹,也許他可以找回聲試試看,畢竟,回聲擁有陸潛坐鎮,以衛徹在業內的地位,陸潛肯定願意開綠燈。
衛徹不願意。
人人都無法理解衛徹的抗拒,明明衛徹已經走投無路了,不是嗎?但為什麼衛徹還是不願意嘗試看看呢?
衛徹也是滿嘴苦澀,他的堅持、他的信念,一遍又一遍地解釋了無數次,但那些人還是無法明白,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夠再解釋多少遍。
他累了,真的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