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最困難最複雜最挑戰的一場戲已經落幕,接下來還有一系列收尾工作,但整體都沒有什麼難度了。

不出意外的話,最多再一週,“死侍”就能夠順利殺青,整個拍攝週期持續整整一個月,和預期相差無幾。

再接下來,就是後期製作環節。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一切按照計劃進行,沒有出現紕漏,雄獅影業可以不用跳腳了。

這廂,“死侍”劇組高強度運轉,即使一鏡到底的戲份終於完成,但接下來的工作也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更何況,劇組這群人已經殺紅了眼,投入和專注程度,比起陸潛來說也毫不遜色,工作氛圍一片喧鬧。

那廂,蘭川……依舊是蘭川,不管陸潛是否在這裡,準確來說,缺少了誰都一樣,娛樂圈始終熱鬧。

沒有人是不可或缺的。

只是,儘管陸潛不在場,但蘭川依舊有著陸潛的傳說——

回聲。

伴隨著回聲的閃亮登場,流媒體平臺再次成為熱議焦點,且不說依舊保持旁觀的那些大型電影公司們,整個電影行業從業人員們就能夠深深感受到這一流媒體平臺加入戰局之後,所帶來的直觀改變。

從黑名單到回聲,藍鯨影業確確實實正在增加“工作機會”。

前者,雖然只是編劇們的平臺,但製片人、導演、電影公司都開始審視名單,試圖挖掘其中的寶藏。

越來越多黑名單之上的作品投入開發與製作,這也使得藍鯨影業的整個“黑名單計劃”順利地全面鋪陳。

距離元旦還有大半年時間,但業內已經開始期待第二期黑名單了。

後者,則紮紮實實地提供專案機會,而且,回聲敞開懷抱,歡迎所有人前來洽談,投入新專案的開發。

根據回聲官方公佈的計劃,第三季度預算五十億,第四季度預算七十億,顯然,他們沒有在開玩笑。

也正是因為如此,回聲一直都是行業內的討論焦點,如同彗星一般橫空出世——

反正,向大型電影公司投稿是投稿,向回聲投稿也同樣是投稿。

回聲和入宅一樣,依舊處於前期發展階段,快速成長、快速開拓,自然而然,機會多多。

不過,二者之間也存在些許區別。

入宅,更加謹慎一些,畢竟他們不是電影製作公司起家,而是租賃業務轉型而來,所以他們更加迷信“大牌”。

大牌演員、大牌導演、大牌製作人、大牌編劇,他們的專案往往能夠快速透過,為平臺累積更多星光;相對而言,對於其他人來說,則沒有那麼友好,每個專案的稽核都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資源傾斜比較明顯。

回聲,更加專業一些,得益於陸潛的導演身份,他們足夠大膽也足夠冒險,挑選專案始終保持開放心態。

“星光”重要嗎?當然重要;但回聲對於獨立電影、小眾題材的,卻和入宅截然不同,確實是耳目一新。

再加上藍鯨影業過去這兩年的種種舉動,還有陸潛的號召力,那些獨立電影人、剛剛起步的新人們、行業內部鬱郁不得志的中堅們,他們都願意前往回聲試試看,也許,陸潛的魔法能夠點石成金呢?

顯而易見地,這也使得回聲始終站在聚光燈底下。

但是,更多,同時也更多爭議,如同能量守恆定律一般,萬事都有兩面,此時此刻的狀況也不例外。

伴隨著回聲如同彗星一般登場,圍繞著流媒體平臺的,也引發一系列爭議,甚至就連入宅也被捲入其中。

所以,這是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