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鳶

獎,藍夏電影節的最高獎項,與安橋的金狐獎、蔚海的金豎琴獎並列為電影領域的三大最高獎項,其分量完全能夠與金冊獎相提並論,是每位導演職業生涯夢寐以求的獎項,一種認可也是一種榮耀。

年年電影節都是如此,當人們非常非常喜歡一部電影,又或者被一部電影震撼到五體投地瑟瑟發抖的時候,然後就迫不及待地高呼,「金豎琴」,再不然就嚷嚷著「金鳶獎非它莫屬」,以此來表示喜愛與追捧。

但問題就在於,最高獎項只有一個,而電影節的佳作們卻遠遠不止一部,再加上個人品味的差異,每個人所認為的最高獎項得主必然不同,所以……

也就是過過嘴癮而已。

以這樣的方式來表示作品真的真的真的很好。

「抵達」,就得到了如此待遇。

即使此時藍夏電影節才剛剛進入第二天而已,前方還有整整九天的漫長時光,但觀眾們依舊按耐不住自己。

側面也就能夠看得出來,「抵達」確實精彩確實出色,以至於觀眾們和媒體們都無視了電影節才剛剛開始的事實。

剎那間,社交網路的所有視線全部聚集過來——

難道!藍夏電影節真的回春了?

源源不斷的讚美圍繞著「抵達」展開,這是一部商業電影,卻同時具備藝術電影的質感,非常有希望成為今年的「火星任務」或者「愛人」,區別就在於,「火星任務」和「愛人」都更靠近商業一些,「抵達」則更靠近藝術一些。

當然,「抵達」下週也同樣將登上塞卡的舞臺,但全球首映卻屬於藍夏。

網友們頓時熱鬧了:

看來,黎世寬悄無聲息做了不止一件大事,在陸潛之外,藍夏的片單應該還隱藏著更多驚喜。

事實,也正是如此。

緊接著,羅文的「美好日子」直接撲街。

一片扼腕嘆息。

這位曾經兩次贏得安橋電影節獎項、一次贏得蔚海電影節獎項、並且在七年前榮膺藍夏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的導演,懷抱著超高期待抵達藍夏,但最終成品完全令人失望。

這位縱橫影壇的導演大師似乎已經過了創作巔峰期,丟失敏銳的觸感之後,最新作品甚至無法達到基本的及格線,反而因為藝術作品的載體形式變得更加晦澀難懂。

人們不由唏噓。

但沒有關係,因為歐衍的「替身」又再次遠遠超出預期,即使懷抱著超高期待,最終作品也還在期待以上——

不止一家媒體表示,儘管這不是歐衍職業生涯最佳,但絕對是歐衍近五年來最成熟也最優秀的作品。

場刊評分,「3.27」,緊緊跟在「抵達」的後面,繼續將今年藍夏電影節參展作品的平均水準提升一個檔次。

儘管「替身」的火爆程度比不上「抵達」,並沒有觀眾咋咋唬唬地喊著金鳶獎,但圍繞電影的討論堪稱火熱:

熙熙攘攘地,圍繞著女主角展開。

原因非常直觀,「替身」的女主角是一位新人,但這次在電影裡挑起大梁,奉獻了細膩而豐富的表演,內斂卻富有層次的情感呈現成功賦予角色生命力,在電影的讚譽和成功之中,她至少佔據一半功勞。

那麼,影后?

重點來了,「抵達」也是絕對女主角的作品,這是一部大女主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