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陸潛,對喻劭來說是破天荒第一次——

原來,一向成竹在胸、智珠在握的陸潛,也有患得患失的時候。

但側面來看,這也再次證明了,“星落之城”這部作品對陸潛來說是特別的存在。

比任何時候,喻劭都更加真心實意地希望這部作品能夠取得成功:

不是因為“不敗光環”的延續,也不是因為渴望打臉那些專業人士和新聞媒體,更不是因為藍鯨影業需要這次成功來顛覆局面……也許這些都是客觀原因,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但真正原因還是陸潛。

陸潛的專注,陸潛的熱情,陸潛的投入……滿腔熱血全部傾注在鏡頭上,投影在膠片之上構建一個光影世界,那個故事裡承載著陸潛對電影對夢想對生活的全部期許和緬懷,這份情感是值得珍惜的。

在商業社會里,在電影也成為商品的時代裡,還有多少人是因為夢想而拍攝電影呢?

喻劭希望“星落之城”能夠成功,最主要就是因為他想要相信夢想,他想要相信生活依舊存在一縷希望。

“導演,電影會成功的。”

喻劭說到,一時之間卻分辨不清楚,他在安慰陸潛,還是在說服自己。

陸潛轉頭望了過來,看到喻劭的表情,一下就笑了起來。

“呵。”

“喻哥,難得看到你如此患得患失的模樣。”

喻劭,一陣啞然。

但是,陸潛還有心情開玩笑,也就意味著,事情應該還不算太糟糕。

“我在擔心電影,這是事實。”

“後期製作,還是太倉促了。”

“如果可以,我確實傾向於缺席藍夏。”

“現在來到這裡,儘管不算半成品,但也依舊是一個未完成品,和我腦海裡的理想版本還有些差距,結果,作品就即將在藍夏電影節和觀眾見面,我缺少足夠的信心,這顯然不是我希望觀眾們看到的版本。”

這也是和以往的最大不同——

在作品達到自己滿意狀態之前,就登上大熒幕和觀眾見面。

眾所皆知,剪輯和後期,對電影來說就是第二生命,其存在價值就在於,它甚至能夠輕而易舉地將一部電影毀得面目全非。

但是,觀眾們在乎嗎?

並不。

“星落之城”首映了,儘管不是陸潛期待的完美版本,但觀眾們會考慮到這一點嗎?觀眾們會嘴下留情嗎?觀眾們會因為這是粗剪版而更加寬容更加體貼嗎?觀眾們會願意同情地施捨一些好評來挽回局面嗎?

當然不會。

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也許有些影迷們會堅持等待“導演剪輯版”來為作品證明,但這些影迷終究是少數,對於普羅大眾來說,看到一部作品就已經是結束,他們不會考慮到導演剪輯效果也不會考慮二刷三刷,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現在,陸潛就必須面對這樣的局面:

用一個並不完美也不完整的版本去面臨終極考驗。

緊張與忐忑,擔憂與不安,這全部都是正常反應。

然後呢?

喻劭能夠察覺得到,陸潛的話語還沒有說完。

“但是……”

果然,還有一個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