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流量表象(第1/2頁)
章節報錯
流量,是好事嗎?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失偏頗,世間萬物,全部都是一體兩面,沒有絕對好事同樣也沒有絕對壞事。
“流量”,不能簡單粗暴地進行評判,準確來說,應該說有好有壞,具體事情應該具體分析。
但是,站在局外,霧裡看花,僅僅捕捉到一個表象,自然是“好事”——
想象一下,網路時代,娛樂至死,“草根偶像”開始全面崛起,哪怕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不會演戲什麼專業技能都沒有,僅僅依靠一張臉也同樣能夠贏得流量;甚至就連一張臉都沒有,依靠人設也能夠博出位。
“成名”,成為一條捷徑,似乎一夜之間就能夠改變自己的處境,站在聚光燈底下,進入世界的中心。
歡呼與掌聲、燈光與矚目、金錢與名譽、地位與權力……一切的一切都隨之而來,登上生活的巔峰。
這樣的“流量”,當然是好事,又有誰能夠拒絕呢?
然而,現實生活卻沒有那麼簡單。
且不說一個“流量”的誕生背後,前仆後繼的炮灰到底多少;單單說成為“流量”之後,又需要面對什麼?
網路時代的時間單位,已經不再是一週一月一年,而是一個小時三十分鐘十分鐘,以分鐘計算流量——
乃至於秒鐘。
所以。
“流量”的保鮮期是多久,保質期呢?短短一個月或者三個月的流量,到底能夠帶來什麼?流量背後的資本瓜分利益之後還能夠剩下多少?一將功成萬骨枯,那麼成就一個百億流量又需要踩著多少炮灰?
成為流量的代價是什麼?貼上流量標籤之後需要面臨的壓力有多少?撕下流量標籤的代價又是什麼?
看看陶染,業內流量第一人,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確確實實站在巔峰之上,但是,他留下了什麼?
沒有。
一無所有。
當人們提起陶染的時候,腦海裡的印象是什麼:空白,一片空白,就只剩下那些網路熱點事件而已。
沒有作品。沒有才華。沒有特點。沒有個性。甚至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就連代言品牌都沒有印象。
紙片人。
一個符號。
一個形象。
還有……一個流量,也就等於一串資料,當重新整理過後,就消失不見,什麼足跡都沒有留下。
陶染是如此,石磊也是如此。
當然,局外人會說,“至少曾經擁有過”;而且,身價上億,吃穿不愁,還需要擔心什麼呢?
也正是因為如此,儘管流量就是一片虛無,人人似乎都在唾棄,但另一方面,卻始終有人前仆後繼。
“人人”,都渴望成為流量。
宋江潮也是這樣告訴自己的。
選擇離開高潭前往蘭川的時候,宋江潮說服自己,抓住機會、把握機遇,即使成為流量也值得一試。
又或者說,哪怕成為流量,短暫絢爛片刻,也值得。否則,繼續待在高潭,戲劇圈子裡一片死氣沉沉,儘管依舊在掙扎依舊在拼搏依舊在努力,卻看不到任何希望,似乎就這樣一步步走向死寂之中。
於是,他來了,並且抓住了機會。
然後呢?
對呀,然後呢?
曝光機會更多了,但收入似乎沒有增加;試鏡機會更多了,但自己真心想要出演的角色一個都沒有。
更糟糕的是,“流量”標籤貼上之後,就再也撕不掉,擺在前方的道路,似乎除了流量帶貨和收割粉絲錢包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選擇,本來以為會越走越寬的未來,現在卻越來越窄,看不到其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