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陸潛導演,

在觀看’解除好友’之後,我就一直期待著能夠與你合作,因為我相信,在你的鏡頭下,女演員被賦予了不同光彩。

……

我期待著能夠出現在你的鏡頭裡,因為我期待著挑戰自己的極限,打破自己的框架,看看我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演員。

艾亞,致敬。”

洋洋灑灑。

熱情洋溢。

一張卡片寫得滿滿當當,字裡行間就能夠深深感受到隱藏其中的熱忱與激情,甚至比面對面更真切。

五張卡片,五張內容,有長有短,以不同角度不同觀點切入,詳細闡述自己應該成為陸潛電影一員的理由。

“親愛的陸潛導演,

請相信我,我就是你的繆斯。

錯過我,這將會成為你的遺憾;但是,如果我錯了,那麼真心希望你能夠證明這一點,然後我會加倍努力彌補,證明自己並不是空口說豪言,我已經做好了準備,並且期待著能夠坦然面對一切挑戰。

……

好吧,也許我不是導演的繆斯,但導演已經成為我的繆斯。

艾亞,致敬。”

絮絮叨叨。

真心實意。

不同卡片不同故事,這讓陸潛嘴角的笑容輕輕爬上來。

其中一張卡片,吸引了陸潛的注意。

艾亞專門提起了首次試鏡的內容,儘管她不確定陸潛是否觀看了試鏡片段,但還是鼓起勇氣回顧自己。

“那段試鏡,讓我重新想起,這段征程的起點,我為什麼想要成為演員又是如何成為演員的”。

寥寥數筆。

陸潛卻能夠從文字之中感受到艾亞的真誠,因為陸潛沒有向任何人說起首次試鏡設計背後的真實意圖。

但艾亞看出來了,又或者說,艾亞感受到了,這是非常難得的。

其實,陸潛有些好奇——

演員,真的會根據導演來挑選專案嗎?

並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客觀討論。

一部電影,從構思到框架,從劇本到卡司,從策劃到拍攝,也就是說,從無到有的這個過程就已經非常漫長非常艱辛,除了導演之外,還需要整個劇組上上下下無數個崗位齊心協力共同合作完成製作。

那麼,導演就能夠確保作品質量的出色嗎?

不能。

首先,燈光、服裝、配樂、剪輯、演員、攝影等等等等,所有環節都至關重要。

其次,假設所有環節全部都非常優秀,頂級配置,但最終制作出來的作品,也依舊無法確保成功。

在製作電影過程中,影響電影成敗的因素很多很多,導演作為掌控全域性的人,他需要肩負主要責任,卻不能肩負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