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就是因為精神核心的深奧與複雜,往往能夠掙脫時代束縛,持續不斷地帶來思考。

常看,常新。

陸潛依稀記得,自己當初首次觀看「相見恨晚」的時候,並不是特別觸動,他並不否認電影的優秀和美好,但並沒有那種撲面而來的感嘆與共鳴,僅僅只是感嘆著,現實生活是否真的存在那一種純粹的情感?

然而,再次觀看,整個感受和體驗卻悄然發生變化,難道……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關於「相見恨晚」,許多觀眾紛紛表示,故事描述出來的情感無疑是美好而動人的,但是否也證明了一件事:

人類,總是喜新厭舊的,「不是自己的總是最美好的」、「得不到的總是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

並不是譴責,而是一種探討、一種自省、一種剖析。

對此,陸潛並不反對,但也不認為是完全正確。

其實,對任何人來說,機械性地不斷重複自我,這都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又何止只是愛情如此呢?日常工作也同樣如此,撇開那些簡單的流水線作業不說,沒有創造性的工作也都是在不斷重複。

一天,又一天。

一年,再一年。

久而久之,習慣所帶來的麻木和僵硬,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項挑戰。

生活,也不例外。

無論是夫妻/情侶生活,還是育兒日常,並不是每天都有驚喜、每天都有樂趣的,更多時候都是一種波瀾不驚的重複。

與其說是枯燥無味,不如說是缺少變化。

也正是因為如此,人類總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渴望波瀾不驚的平靜,一方面又控制不住探索未知的衝動。

就好像未來一樣,一邊抗拒著未知的到來,一邊又期待著未知的變化,惴惴不安地走向即將到來的明天。

面對如此矛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理方式,全世界都找不到百分之百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

同樣,這也是「愛情」和「婚姻」之間的矛盾根結——

愛情,是探索未知。

婚姻,是保持平穩。

日復一日地沉浸在四平八穩、雞毛蒜皮的日常裡,轉眼就被淹沒吞噬,自然而然就開始渴望冒險和刺激,打破平靜。

但矛盾的地方就在於,跌宕起伏、驚濤駭浪的生活過後,又開始渴望一層不變、風平浪靜的普通日常。

一遍,又一遍,如同輪迴。

難怪有人說,生活,就在於體驗,只有體驗過不同的可能、嘗試過不同的挑戰,才能夠確定自己的想法,然後,真正擁抱屬於自己的命運,無論是平靜還是冒險,無論是動盪還是日常,都能夠坦然面對。

「相見恨晚」,小小地在日常生活裡撕破一道口子,探討了不同的可能,然後淺嘗則止,在秩序被打亂之前勒住韁繩。

這無疑是高明的。

但陸潛真正喜歡的,還是電影的設定:

兩位主角各自的婚姻都很好,也許缺少激情和火花,但沒有任何問題,避免婚姻問題成為一種干擾。

如此一來,電影就能夠真正聚焦在兩位主角萌生的情感之上,進而對愛情與婚姻展開探討。

做一個大膽的假設——

如果兩位主角在故事的最後,選擇了私奔,他們真的就能夠幸福嗎?他們的結合真的就能夠鑄就完美婚姻嗎?

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