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一個句號(第2/2頁)
章節報錯
電影的最後,妻子和丈夫都做出了選擇,他們雙雙選擇了另一對夫婦裡的那個“理想化伴侶”,如同映象一般。
也就是說,“理智與情感”的結合,觸礁破碎,沒有能夠成功,於是,他們改變軌道,打破排列組合,“理智與理智”、“情感與情感”各自相遇。
從組合來說,這應該是完美的,俗話常說,“什麼茶壺配什麼蓋”,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他們都已經找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了,那麼婚姻的問題就應該終於能夠解決了——
外貌,一模一樣,但靈魂卻換成一個與自己百分之百契合的版本。
完美!
可是,真的如此嗎?
在電影的結尾,陸潛希望丟擲這樣一個疑問,哪怕“理智與理智”、“情感與情感”相遇,但這就是完美解決辦法嗎?
故事,在這裡更上一層樓——
每個人都是如此,往往被困在自己的期許裡,情感也好、理智也罷,理想也好、現實也罷,人人都有自己對生活的解讀和詮釋,然後期待著,生活能夠按照自己所構想的方式進行,但生活並非如此。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期許,這也註定了,期許和期許之間必然存在偏差,如何學會接受那些差異、如何學會面對那些衝突、如何學會面對那些超出自己理解範圍之外的選擇,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婚姻,就是如此。
否則,無論是“理智與情感”的相遇,還是“理智與理智”、“情感與情感”的匹配,最終都不是婚姻的正確答案。
又或者應該說,婚姻和生活一樣,從來就沒有正確答案。
在記錄靈感、撰寫劇本的時候,陸潛曾經冷靜下來,重新梳理自己的三部作品,站在更高層次進行回望和審視:
“遊客”的結局,夫婦本來已經重歸於好,卻又在一次突如其來的危機之中再次陷入崩潰邊緣。
“愛人”的結局,夫婦本來已經準備分開,卻因為共同利益而重新捆綁在一起繼續維持著婚姻。
最後,來到現在正在創作的這一個劇本。
故事的結局,夫婦本來已經陷入死衚衕,看不到解決方式也看不到未來,卻雙雙做出了相同的選擇:
他們選擇了一個自己“理想中的”伴侶,然後繼續維持婚姻。
簡單羅列之後,一目瞭然。
三個故事,其實婚姻都已經破碎了,但不約而同地,因為不同原因不同方式不同目的,他們又繼續維持婚姻。
這也讓陸潛不由思考一個問題,“婚姻三部曲”,到底是支援婚姻,還是反對婚姻?
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因很簡單,在“遊客”和“愛人”上映之後,觀眾們都戲稱兩部作品為“勸分電影”、“婚姻勸退電影”。
看起來,陸潛將婚姻的真實展露出來之後,實力勸退,這一精神核心也延續到第三部,那麼真的是如此嗎?
事實上,陸潛並不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