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女郎”,一星。

重點就在於,“俠士”,五星。

這……

李集勐地抬起頭,臉色慘白,甚至可以看到額頭滲透出汗水,“我們……就只有一星?”

“啊!”歐翠霞也跟著發出怪叫聲。

李琅和梅靜芝都被嚇了一跳,但還是李琅找回了理智,“冷靜,冷靜!這不是評分!這是電影感評價。”

“你看,評分後面有解釋:這是一部適合隨時隨地觀看的作品,任何形式任何地點都不會有直接影響,當然,如果在喧鬧的地方,建議帶上耳機。”

“我們是情景喜劇,所以當然是一星,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都值得推薦。”

“也就是說,如果你準備用手機觀看,那麼就應該看我們的作品。”

“這是好事!”

年輕人終究還是年輕人,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李集卻有著自己的擔憂,“但是,頁面本身沒有評分系統,所以,使用者們和我們一樣,將這一個分數當作評分,怎麼辦?”

眾人,面面相覷。

事實上,李集的擔憂是正確的——

社交網路之上,很快就有人展開吐槽。

回聲的頁面上,沒有作品評分系統,所以粗粗一掃,很容易就將電影感評分誤認為普通的評價分數。

顯而易見地,沒有人希望觀看一部“一星劇集/電影”;然後人人蜂擁去看“五星作品”,結果所有人都用最不適合的方式觀看電影感滿值的作品,這又是什麼詭異的錯位?

稍稍有些意外的是,回聲第一時間就做出回應,非常及時。

他們表示,“電影感”評分依舊是一個全新事物,還需要時間的沉澱和考驗,但他們也明白使用者的混淆和擔憂。

不過,他們已經準備好了應對手段,回聲將引進青竹評分作為參考,並且修改“電影感”評分在頁面的位置,放在青竹評分的下面,形成一個對比,確保觀眾能夠一目瞭然——

也就是說,回聲依舊不會設定自己的評分系統,喜歡與不喜歡,唯一參考數字,就是作品的點選率。

“我們明白評分對於觀眾選擇作品的重要性,這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但我們堅持認為,觀影是一件私人的事情:

有些作品,評分非常高,但個人就是喜歡不起來;反之,有些作品分數非常糟糕,但自己卻愛不釋手。

平均分在八分以上的作品,平均分在七分以下的作品,二者之間又是否有著本質差異,亦或者是審美偏差帶來的一個誤差?

當我們所有人習慣用分數來衡量一部作品的時候,分數本身也就成為一種枷鎖,這恰恰是回聲希望掙脫的東西。

回聲,希望觀眾能夠靜下心來傾聽自己的喜好。無論是評分系統,還是實時排名,我們都將提高參考,但我們也希望只是參考而已,並不會成為左右觀眾觀感的關鍵。”

回聲團隊,發表官方宣告,為整個事件定性,卻沒有想到——

又又又一次,在社交網路引爆熱議。

一次,是炒作。

兩次,是巧合。

三次,則是必然!

儘管藍鯨影業宣佈回聲上線以來,狂熱影迷圈子裡就開始高呼陸潛是一個騙子,然而伴隨著時間推進,當回聲真正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時候,卻勐然意識到,這個平臺和自己的想象似乎有著諸多偏差。

此時,人們終於慢慢意識到,回聲,從方方面面打破人們對流媒體的刻板印象,然後重新塑造一個品牌形象。

事情,好像不是自己想象的那個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