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登場了!

此前,業內人士普遍流行兩種觀點,儘管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認為,卻佔據絕對主流。

一種,他們認為,所謂流媒體平臺,只是一個噱頭,彰顯藍鯨影業野心的道具。

就如同一份創業計劃,從文字描繪的藍圖來看,天花亂墜、美不勝收,但實際上,只是為了從風投公司拉攏資金的一種手段而已。

也就是說,流媒體只是說說而已,實際上,藍鯨影業依舊將從發行渠道突破,此前,他們為了避免陷入大門影業的困局,就已經初步建立發行渠道了,不是嗎?

一種,他們認為,流媒體平臺是一種突破性的嘗試,但藍鯨影業並沒有特別重視。

看看陸潛的姿態就知道,他在不止一個場合強調過,“讓電影迴歸電影”,藍鯨影業和穹頂影院的密切聯絡也在進一步證明:

陸潛,依舊相信傳統院線,並且堅信電影應該屬於大熒幕,那麼,他又怎麼可能親自打造一個流媒體平臺呢?

所謂流媒體計劃,更像是藍鯨影業試圖在蘭川站穩腳跟的一次嘗試,畢竟,正面對抗金字塔頂尖的七大電影公司,藍鯨影業幾乎沒有勝算,一些旁門左道反而能夠開啟局面,但陸潛肯定對這件事不上心。

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頒獎季的紛紛擾擾似乎也證實了業內人士的猜測,種種跡象都在表明:

藍鯨影業的流媒體平臺更像是一個“展示品”,缺乏實質性的突破。

這些電影公司,幾乎全部都是如此,每年展開高層會議,提出一個又一個“海市蜃樓”般的恢弘構想。

但是,真正能夠成行的,又有幾個?籌備途中夭折的、止步於構想階段的、配合上司做做樣子的,又有幾個?

不足為奇。

簡單來說,業內人士從骨子裡、從根本上,就沒有理解流媒體平臺的存在意義,也沒有理解陸潛和藍鯨影業的想法——

當然,這也是正常的,如果他們理解了,也就輪不到藍鯨影業來做這件事了。

然而!

回聲,問世了。

業內,一片譁然,人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還有一部分人依舊堅持認為,這應該是面子工程。

但陸潛,對此擁有不同的想法。

在藍鯨影業的官方新聞釋出會上,陸潛並沒有出現,不過,他錄製了一段影片,將大家引入回聲的世界。

“大家好,我是陸潛,電影背叛者。”

開局,就是一個自嘲的小幽默。

“相信我,我和諸多導演一樣,希望觀眾能夠留在電影院,而不是在電腦在手機在家裡欣賞一部電影作品。”

“但同時,我對時代的變化發展也有不同體會,電影誕生之初的意義,經過百年發展,也已經發生變化。”

《諸世大羅》

“我們必須承認一件事,曾幾何時,我們觀看電影的時候是懷抱朝聖的心態,就好像現在年輕人觀看歌劇、芭蕾舞、畫展的心情一樣;而現在,電影正在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僅是簡單的娛樂手段而已,同時也是流行文化的重要構成。”

“這也意味著,電影在我們生活裡扮演的角色,悄然發生改變。”

“正是處於這樣的考量,回聲,誕生了。”

陸潛,就是陸潛。

乾澀粗糙的道理,卻在信手拈來的輕盈和調侃之中,深入淺出地讓觀眾帶入其中,這也是修仲鈞堅持這件事必須由陸潛來完成的原因——

不僅僅是因為陸潛的號召力,更因為陸潛的人格魅力。

同樣的話語,修仲鈞和陸潛說出來,根本就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