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超級英雄電影市場是沒有形成,人們普遍更加喜歡科幻型別電影,所以,一部口碑崩盤的超級英雄電影,也就崩盤了;但十年後,市場基礎已經形成,再加上兩家漫畫的支持者們打擂臺,吃瓜群眾們也難免好奇,這也意味著,即使是爛片也擁有一定觀眾基礎。

這就是型別電影的連鎖效應:

因為喜歡“突襲”,所以就連帶著喜歡復古動作型別電影,購買其他作品門票的可能性也就直線上升。

更何況!

流光影業鋪天蓋地的宣傳造勢,前前後後持續了將近一年,觀眾們的好奇和期待已經被高高吊了起來,首映週末早早買票進場,也許看到了前期評論也許沒有看到,但這些都無法阻止他們親眼觀看——

即使是爛片,也要自己親眼看看,然後再做判斷。

所以,“正義曙光”的首映週末,票房爆了!

居然爆了。

在一片差評和罵聲之中,電影首映週末票房重新整理記錄,摧枯拉朽地席捲十二億,以無與倫比的霸主姿態,登頂全球週末票房排行榜冠軍寶座。

不畏艱險!逆流而上!

“正義曙光”徹底扭轉首映式之後口碑災難的頹勢,在春季檔點燃一把熊熊烈火。

轟!

轟轟轟!

果然,巨鱷就是巨鱷!整個姿態和級別都非同凡響,哪怕罵聲鋪天蓋地,也依舊能夠輕輕鬆鬆書寫記錄。

十二億,這一成績也直接超越“突襲2”上個月剛剛書寫的春季檔首映票房記錄,更進一步提升到全新高度。

從“夢幻世界”到“突襲2”再到“正義曙光”,藍鯨影業手中的春季檔首映票房記錄還沒有來得及捂熱,就再次回到流光影業手中。

此時此刻,就能夠看出流光影業的財大氣粗,全面鋪陳開來的宣傳模式,為電影製造足夠的話題效應。

然後,引爆!

媒體,一個兩個全部都亢奮了。

最近兩年時間,好評如潮卻票房遇冷的作品著實太多,不止一部兩部那麼簡單,這也讓人們對電影市場充滿擔憂。

但現在,“正義曙光”遭遇全面差評卻在首映週末創造記錄,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上升?還是電影公司宣傳發行公司的全新啟示?亦或者是春季檔的異軍突起?

同時,這也再次驗證了一個蘭川電影行業的信念:高成本高製作代表著高風險,但也意味著高回報。

“商業大片”也好,“A級製作”也罷,這些投資動則十億以上的作品,依舊是市場主流,七大電影公司裡也就只有七洋傳媒是一個另類,其他六家公司包括大門影業在內,注意力還是放在了這些大片身上。

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然而,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藍鯨影業做到了七洋傳媒和大門影業都沒有能夠做到的事情,以B級電影的製作規模打造出A級質量和票房,這是一次兩次的偶然,還是能夠複製黏貼地成為流水線製作?制大 制梟

媒體們紛紛展開深入剖析,特別是“突襲2”和“正義曙光”一前一後重新整理記錄,這就更加值得大書特書了。

“流光影業VS藍鯨影業3.0”,這次是雙贏!

喜歡災難藝術家請大家收藏:(災難藝術家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