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洪師傅他們正在重新設計路線,改動可能比較大,我們暫時先按兵不動……”

“那我們總不能什麼事情都不做吧?”

“當然不是,我們需要和燈光組、特效組確認一下色彩渲染,導演說了……”

亂中有序,生機勃勃。

“……線條,導演強調應該突出線條,曹笙,你動作延伸感再明顯一些,柔和太極的感覺。”

“可是,再延伸的話,動作就不夠乾脆利落。”

“沒有關係,導演說這裡中景和全景的視角會更多,特寫相對少一些……”

《鎮妖博物館》

專心致志,熱火朝天。

“蘭川白天的光線是散開來的,我覺得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樣的效果,開啟視野,和‘突襲’系列劃清界限。”

“但是,蘭川城市的基礎色調是淺色,如果我們的調色可以增加色彩對比度,畫面可能就會顯得廉價。”

全情投入,腳不沾地。

整個攝影棚,角角落落都能夠感受到繁忙的工作氣息,靈感的碰撞在腦海裡形成風暴,整個世界都變得斑斕起來。

江士奇,大開眼界。

倒不是說“第一次”,在今天以前,江士奇也參觀過數不勝數的劇組,甚至還旁觀過電影的拍攝工作。

人人都說,電影是魔法,灑下魔法粉末就能夠將平平無奇的東西組建在一起,最後演變成為一個全新世界。

真正親眼見證電影拍攝現場的時候,江士奇卻很難形容自己的心情:

一方面,所有想法和概念全部都被打破,因為揭開魔法面紗之後的真相,往往顯得樸素,乃至於簡陋。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見證了那些平平無奇的現場,電影上映時的成品所帶來的衝擊力也是更強勁的。

也許,一半一半?

就好像魔術揭秘一樣。

有些人看破魔術背後的秘密之後,也就失去了興趣,似乎認為“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有些人看破之後,卻反而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因為魔術就是一個表演藝術,解密並不是關鍵,魔術師的表演才是。

參觀片場,總是一次充滿無數可能的探險。

今天,真正讓江士奇無法抑制好奇和亢奮的,是陸潛的片場——

對!這是“死侍”的彩排片場。

當然,江士奇已經提前知曉,這裡只是彩排現場,“死侍”的真正拍攝將盡可能實地完成。

儘管如此,江士奇依舊充滿期待。

果然!

江士奇沒有失望,哪怕只是進入攝影棚的一小段路走過來,就能夠感受到各個部門靈感碰撞的洶湧。

宛若煙花朵朵盛開!

連帶著,江士奇也跟著一起雀躍起來——

名不虛傳!

一直以來,陸潛始終披著神秘面紗,即使成名之後,“突襲2”和“愛人”劇組也始終低調,沒有任何物料,以至於人們對陸潛的劇組產生諸多猜測,去年年末的連續事件更是讓陸潛渾身上下充滿了光環。

“陸潛神話”到底是如何鑄就的?低成本作品在陸潛手中是如何閃閃發光的?那些奇思妙想的鏡頭是如何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