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準確一點來說,創作理念已經解釋過了,現在則是在演變成為現實的過程中,遭遇了現實的壁壘。

於是,他們需要進一步展開靈感的碰撞,幫助彼此瞭解事情的本質和原理,然後完成朝著現實演變的推動。

陸潛的聲音,沉靜之中帶著些許沙啞,如同大提琴的絃音一般,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同時還能夠感受到清晰的條理和推進的節奏,一個龐大而恢弘的創作理念,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

這就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魄力。

不要說洪元和、管舟他們了,就連李嘉楠也不由自主地跟隨著陸潛的聲音沉浸下來,進入自己的想象世界。

此時此刻,周圍其他人也都暫時停下手中的工作,拉長耳朵,整個空間裡就只有陸潛一個人的聲音在湧動。

“洪師傅,相信我,我最不希望的就是打造出另外一部流水線作品,那就太無趣了。”

“如果我想這樣,又何必拍攝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呢?我隨隨便便創作一個劇本就可以了,當作家庭作業練練手,然後丟到流媒體平臺上,當作實驗電影看看觀眾的反應,甚至不需要太多成本。”

“既然我選擇了‘死侍’這部作品,也就意味著,我希望能夠讓這部電影夠變態也夠個性。”

“就如同電影選擇限制級的分級一樣,我也希望電影能夠符合這樣的設定,打破人們對超級英雄的固定觀念。”

“動作設計,就是其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甚至可以說是電影色彩的一部分,和死侍的嘴炮臺詞一樣重要。”

陸潛的身上,由內而外地綻放出一種自信,輕而易舉就將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來。

“洪師傅,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動作電影的發展歷史。”

“最初,動作電影就是真刀真槍,往往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夠演出,所以最開始的動作巨星基本都是專業出身,不要說主角了,就連配角們都有著真材實料,功夫也曾經風靡一時,這是型別片的開端。”

“但是,經過十多年的不斷自我重複之後,動作電影也就慢慢陷入套路化的困局,人們普遍開始審美疲勞。”

“那麼,在動作電影陷入低谷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又讓動作電影重新煥發新生?”

其實,型別電影的歷史都是相似的。

以前的動作電影、隨後的科幻電影和浪漫愛情喜劇、現在的超級英雄電影,全部都是一樣的。

觀眾總是喜新厭舊,同樣的模式重複了一百次一千次之後,就不再有趣,然後,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背棄那些曾經被自己不斷追捧的事物。

“突襲”和“疾速追殺”的成功,並不是觀眾多麼懷念復古,而是因為年輕世代沒有經歷過曾經動作電影的輝煌,現在再次看到此類電影,與眾不同的新鮮感帶來全新的刺激,他們所追求的是這份新鮮和不同。

電影是如此,時尚是如此,所有流行都是如此。

“流行”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輪迴,三十年之後又兜兜轉轉重複到原點。

現在,陸潛就點出了這個事實。

但是,這件事,和“死侍”的動作設計有什麼關係呢?“突襲”和“疾速追殺”所引領的復古動作電影熱潮還沒有消退,不是嗎?

儘管洪元和不明白陸潛轉移話題的目的,但他還是順著陸潛的話語思考,答桉馬上浮現。

“七小福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