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車廂裡的氣氛就重新歡快起來,注意力回到電影之上,金冊獎的本質也再次變得清晰起來。

陳慕微微有些愣神,注視著陸潛,所以,陸潛到底是識破了自己,還是沒有?

關鍵在於,陸潛依舊閉著眼睛,一時之間也分辨不清楚,陸潛是不是又昏睡過去了。

但是,思緒還沒有來得及進一步深想,轎車就已經緩緩停靠下來,他們已經抵達紅地毯入口處了。

今天,關於紅地毯的登場順序,喻劭也經過深思熟慮:

顯然,陸潛絕對是今年金冊獎的重要看點之一,暫時撇開頒獎季的風風雨雨不說,單說陸潛以二十三歲的姿態贏得最佳導演提名,這就已經創造了金冊獎的歷史,成為有史以來贏得提名的最年輕導演。

毫無疑問,陸潛必然成為紅地毯的矚目焦點,哪怕是來自影迷觀眾的歡呼聲,也不會遜色於一線演員。

可是,換一個角度來說,曝光率的先天不足以及專業性的靶向差異,這也使得導演們在普羅大眾心目中的位置稍稍不同:

與其說是尖叫歡呼的偶像,不如說是膜拜尊敬的導師。

簡單來說,人們會為了校草校花尖叫,卻不見得會對著老師/教授吹口哨,從高中到大學都是如此。

情感,是不同的,因為位置是不同的。

“愛人”和“遊客”劇組,真正應該敞開懷抱享受歡呼與尖叫的,還是演員們。

那麼,陸潛完全沒有必要前往下半場湊熱鬧,那簡直就是修羅地獄,吃力不討好;還不如上半場登場。

整個定位也稍稍不同,彰顯陸潛的專業性,進一步強調藍鯨影業“讓電影迴歸電影”的口號。

這是好事。

於是,黎文貞、曾遠文、裴成琳等等演員們,他們在下半場登場,而陸潛則帶領著幕後團隊出席上半場。

加長轎車裡,陳慕他們將率先登上紅地毯,然後陸潛稍稍間隔些許空間,獨自登場。

“阿潛,我們準備登場了,你再等等。”

蘇子一依舊亢奮,滿心雀躍,拍了拍陸潛的肩膀。

“你不要再繼續睡覺了,否則等會就睡過頭了。”

但話語還沒有來得及說完,就已經被一陣熙熙攘攘的聲響衝散。

“好啦好啦,他又不是小孩子,我們應該登場了,否則後面的轎車就要交通大堵塞了,你不會希望以這樣一種方式登上八毫米頭版的。”

“出發,我們需要儘快前往自助餐那裡,在其他人到來之前,先巡視一番才行。”

“等等,我的西裝,你不要推我,這就要起皺了。”

轉眼,車廂就安靜了下來。

嗡嗡。

嗡嗡。

外面的紅地毯,尖叫聲依舊,卻沒有太多變化,並沒有因為“愛人”和“遊客”劇組幕後成員的到場而掀起波瀾。

這也並不意外,幕後劇組的曝光率太低,幾乎沒有什麼認知度,影迷觀眾的熱情自然有限,甚至可能根本就認不出來,看著一張張陌生臉孔從眼前經過,完全風平浪靜,沒有人在意這些甲乙丙丁的登場。

閃光燈,依舊鋪天蓋地,但並不屬於他們——

這一點,似乎又和蔚海電影節稍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