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十五年前,高地劇院擊敗一種強大競爭對手,和蘭川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金冊獎接下來三十年時間都在這裡舉辦,這才結束了金冊獎四處流浪的命運,確立了正式舉辦地。

其實,高地劇院一直都在伯溪大道之上,始終不曾搬遷,但為什麼金冊獎始終沒有將舉辦地固定在這裡呢?

此前就提到過,伴隨著連鎖影院的全面崛起,私人影院已經基本消亡,只剩下非常非常少數的零星些許。

其中,伯溪大道這寸土寸金的蘭川中心,卻存在著三家:穹頂影院,夏喬影院,高地劇院。

這些年,三傢俬人影院的命運各不相同。

穹頂影院依靠著蘇家的資金支援,一直堅持小眾私人影院路線,漸漸演變成為資深電影愛好者的聖地。

夏喬影院則被大型公司收購,掛名贊助之後,重新裝修,搖身一變,成為蘭川最炙手可熱的首映院線——

不過,夏喬影院和穹頂影院一樣,觀眾容納量有限,這裡只能坐八百名觀眾,場地限制了影院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它始終只能作為首映場的放映,卻很難承辦金冊獎、金雀獎這樣的頂級頒獎典禮。

而高地劇院則稍稍不同,儘管它也同樣被大型公司收購,但改造方向卻不同。

一方面,這裡依舊保留了劇院的功能,除了電影之外,舞臺劇、交響樂、芭蕾舞等等藝術形式都在這裡上演,可以容納兩千人的空間始終是蘭川最頂級的表演場地之一。

另一方面,這裡保留了一個歷史博物館,記載蘭川電影產業崛起的歷史,平日裡免費向公眾開放,作為市政府推廣文化產業的系列專案之一,得到官方的支援和贊助。

高地劇院和夏喬劇院之間也就不到一百米的距離,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始終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背後的財團也非常扼腕,一直到二十年前,終於下定決心改造翻新,並且與學院簽訂了協議。

在那之後,高地劇院依舊扮演著電影博物館的角色,只有一年一度的金冊獎時刻,站在鎂光燈底下。

儘管高地劇院的曝光頻率比不上夏喬影院,但每年前來這裡朝聖的遊客卻數不勝數,後來高地劇院也開發了商業旅行套餐,帶領遊客們領略金冊獎夜晚所發生的一切,讓他們也體驗蘭川巨星們的視角。

時光流轉,轉眼之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地劇院時刻。

在這一天,夏喬影院也被徹底無視,所有矚目視線全部聚集在高地劇院身上,從三十六小時以前,伯溪大道就會開始鋪陳紅地毯、設定直播裝置、搭建影迷近距離的搖滾站立區以及媒體採訪區等等。

金冊獎單日,所有工作人員將會進一步檢查裝置,並且配合電視臺團體為現場直播做準備。

清晨五點,他們就已經開始忙碌了。

事實上,不僅僅是頒獎典禮工作人員們,準備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們也不例外,甚至還要更早一些:

清晨四點,就已經有人起床開始做準備,從按摩消腫開始,為今晚的閃亮登場做最後的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