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廂, 喬福永的偃旗息鼓、“突襲2”劇組的波瀾不驚, 一切都顯得風平浪靜,戰火怎麼都燒不起來。

一進, 一出。

吃瓜群眾們似乎全部都聚集在“愛人”劇組那兒,時時刻刻重新整理著, 等待最新進展。

“‘突襲2’劇組開除導演、陸潛救火”的新聞,似乎就完全沒有任何威力,轉眼就被淹沒在影迷觀眾的一片歡呼聲之中。

本來一個好好的負面新聞居然硬生生地演變成為一個振臂高呼的喜慶新聞,所有記者都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真是萬萬沒有想到。

而且,更加匪夷所思但細細想來又理所當然的是,兩個劇組的新聞居然形成交匯,碰撞出了火花!

一小部分狂熱粉絲們沉浸在陸潛重新執掌“突襲2”導筒的喜悅之中,然後紛紛表示,“導演怎麼可能毆打狗仔?”

雖然其中也包含一些“即使狗仔捱打也是活該”、“難道不是狗仔主動挑釁然後被教訓”之類的過激言論, 以至於讓吃瓜路人胃部灼熱;但整體而言,他們傳達出了一個觀點, 並且得到了普羅大眾的廣泛認同:

有一點,所有人都表示認同,陸潛絕對不是忍氣吞聲、被動挨打的型別, 所以陸潛和狗仔發生衝突,這是非常有可能的。

然而,關鍵就在於, 陸潛的公眾形象一向彬彬有禮、睿智儒雅,即使是在蔚海電影節屢屢被挑釁,他也沒有失控,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展開反擊,所以“肢體衝突”這件事本身,就顯得太過荒謬太過離譜。

聲浪,漸漸匯聚起來。

一部分觀點認為,陸潛就是惡棍,先在“愛人”劇組毆打記者,而後又在“突襲2”劇組粗暴對待喬福永。

可惜,如此觀點沒有能夠得到廣泛支援, 前者缺少證據、後者缺少證人,全部都是捕風捉影的猜測。

另一部分觀點則認為, “愛人”劇組是狗仔的自我炒作;“突襲2”劇組則是喬福永的錯誤,劇組息事寧人,並且由陸潛為喬福永的過錯買單, 但不管如何,陸潛重新執掌導筒,這就是值得慶祝的事情。

部分正確也部分錯誤,影迷觀眾們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解讀和理解,但這種說法贏得了廣大市場的支援。

以至於有些人簡單粗暴地表示,“導演如此有才華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所以“愛人”劇組的事情肯定都是虛構的。

兜兜轉轉一圈,“突襲2”的新聞,不僅沒有帶來負面影響,引發影迷一片歡呼雀躍;而且還為“愛人”劇組解圍,狠狠“推”了記者一把,又再次讓新聞媒體在輿論之中陷入不利局面。

瞠目結舌!

即使是藍鯨影業也沒有預料到事情的發展軌跡。

唯一能說的就是,社交網路時代的輿論聲勢充滿太多太多不確定性,任何精心策劃的事情都可能偏離自己的預期,最終走向未知。

至於記者?

意外,卻也不意外,反正在他們眼中,包括莊博也是“工具人”,一切的一切都是新聞炒作的道具而已。

儘管事情的發展完完全全出乎預料,他們全部都驚呆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聞熱潮引爆難以想象的聚焦視線,輕輕鬆鬆引爆流量。

除了莊博之外,全部都是贏家。

哦,對了,喬福永恐怕也不能算是贏家,即使他堅持認為自己“不是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