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記者全部都被嚇了一跳。

其實,訊息爆料出來的時候, 在記者眼中是負面新聞。

首先,喬福永被開除這件事本身,就充滿爭議。

無論是喬福永玩物喪志而導致劇組拍攝進度延誤,還是劇組工作人員集體停工抗議引發劇組內部混亂,亦或者是最終整個事件以喬福永被開除告終落下帷幕,種種種種都是爭議,吃瓜群眾們都等不及了。

很簡單,因為事情很複雜,其中的利益牽扯盤根錯節。

某些時候, 導演、製片人、演員以及劇組幕後工作人員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他們需要團結起來站在電影公司的對立面, 為自己爭取利益。

某些時候,導演和製片人卻又站在電影公司這邊,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分割利益的地位, 這和普通幕後工作人員以及演員是截然不同的,這也使得他們又需要維護電影公司的利益,進而與工作人員展開博弈。

“突襲2”事件, 就是如此。

耽誤拍攝進度,這是導演的責任還是工作人員的責任?電影公司應該譴責誰?導演的立場又應該如何?面對問題應該如何處理?

等等等等。

方方面面都能夠看到利益牽扯,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也許,喬福永作為一位導演,在業內算不上什麼舉足輕重,但是,整個事件裡,他身上的導演標籤卻意味著更多。

也正是因為如此,最終藍鯨影業開除喬福永的舉動,也就意味著他們與工作人員站在了同一陣線上,那麼其他導演、其他製片人、其他電影公司應該如何看到這一事件呢?

如果其他劇組的工作人員看到了藍鯨影業的動作,也跟著有樣學樣, 怎麼辦?其他導演是否應該敲響警鐘?電影公司和製片人又應該如何處理?

可以想象, 業內人士多麼轟動,一石激起千層浪,矚目視線全部熙熙攘攘地洶湧而去。

其次,暫時撇開利益和八卦不說, “突襲2”劇組開天窗,如何收拾殘局?

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就是:

“突襲2”劇組一個草垛起火了,本來藍鯨影業應該儘快滅火,然而藍鯨影業不僅沒有滅火,而且還火上澆油,乾脆把整個搭建的佈景全部都燒掉,留下一片廢墟,所以,接下來怎麼辦?

即使藍鯨影業第一時間就公佈了結果,陸潛充當救火隊長,“愛人”才剛剛殺青,就立刻進入“突襲2”劇組;但如此殘局的棘手和困難,是所有人都能夠看見的,就算是陸潛,也不見得就能夠力挽狂瀾。

方方面面來看,這都是負面新聞,記者們怎麼可能不激動?

先是停工事件,而後是毆打狗仔事件,再是開除導演事件,短短時間內,藍鯨影業的兩個劇組持續後院起火,麻煩不斷,新聞爆點一波接著一波,記者們簡直亢奮得就要腦溢血了。

畢竟,同一時間,“遊客”和“人類清除計劃”的相繼成功,似乎標誌著藍鯨影業全面崛起,即將在行業內部掀起更多驚濤駭浪;但“成功”的氣韻還沒有來得及傳播開來,兩個劇組就連續出事,確實是一出好戲。

但是!

想象和現實似乎稍稍有些不同。

“突襲2”開除導演的新聞爆料出來之後,社交網路之上居然……一片歡呼!

就好像程俊和南宗一樣,沒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負面新聞,反而認為這是一次轉折良機,一個兩個都迫不及待開始振臂高呼,彷彿這就是他們期待已久的局面,集體放煙花過年的熱鬧景象讓記者們跌破眼鏡:

怎麼回事?和想象之中不太一樣呀?

這……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