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修仲鈞的注意力沒有走散,隨即又重新把討論焦點拉了回來。

“董瑞茜方面是如何商議討論的,我不知道,但從我的角度來看,董瑞茜今年得獎機率一般, 因為影后部門競爭非常激烈,頒獎季才剛剛開始就已經能夠看出競爭對手扎堆了;而且, 她還是爭取第二次封后,難度還要更大。”

“所以,提名就是勝利。”

“但關鍵就在於, ’走出荒野’的體量和題材都非常困難,顯然,前方難以預測也難以掌控的情況還有很多。”

“如果我是董瑞茜團隊, 我就會勸董瑞茜:製造聲勢。”

“站得更高一些,重點不要放在一座金冊獎獎盃上,而是營造出一種’業內中堅’的形象,兢兢業業為行業製作更多優秀作品,更重要的是,她作為女性,也將視線更多集中在女性題材作品,豐富行業色彩。”

修仲鈞不愧是執行長,整個大局觀高瞻遠矚。

董瑞茜的職業生涯遭遇瓶頸,這是陸潛所知道的,“愛人”和“走出荒野”這樣的作品才會進入她的視野;但一直以來,董瑞茜的視野還是聚焦在自己身上,渴望拿到第二座金冊獎,證明自己, 這是相對狹隘的策略。

然而,“愛人”的轉折, 改變了董瑞茜的想法,陸潛說服了董瑞茜,裴成琳是更合適的選擇,她應該從作品出發,期待著製作出一部更加出色更加優秀的作品;這同時也改變了董瑞茜對自己職業生涯的審視。

現實就是,即使董瑞茜能夠拿到第二座金冊獎,但歲月車輪依舊不可阻擋,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時間的推進,董瑞茜所面臨的瓶頸還是會再次出現,難道她又應該繼續追求第三座第四座金冊獎嗎?

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擺脫“演員”的束縛,以製片人身份重新定位,整個世界都會寬闊起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董瑞茜就退居幕後,她可以作為演員活躍在大熒幕上,比如“走出荒野”;也可以作為製片人在行業擁有更多影響力,比如“愛人”;同時還能夠作為女性代表,在社會上擁有更多聲望。

一旦聲勢成型,那麼董瑞茜的位置就能夠徹底扭轉頹勢。

如此說來,今年頒獎季確實是一個好機會:

“走出荒野”和“愛人”兩部作品雙管齊下,不管是否得獎、是否提名,只要能夠奠定“優秀佳作”的口碑、“值得得獎”的印象,就已經足夠。

某種程度來說,董瑞茜和張本卿的目標都是一樣的,不是提名也不是得獎,而是一個聲勢——

不過,能夠提名乃至於能夠得獎,那就更好了。

那麼,董瑞茜和張本卿都在催促著“愛人”加入今年頒獎季洪流,也就不意外了。

“嗯……”

陸潛發出沉吟聲,輕輕抬起下頜,流露出思考的神色。

且不說董瑞茜和她的團隊是否真的想到這些——也許根本就沒有;但至少修仲鈞的想法說明了一件事:

頒獎季這潭水,深不可測。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顯然對觀眾們來說,關注焦點就是那一座座金光閃閃的獎盃,然而行業內部卻遠遠不止如此。

“但是,有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