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 心傷如斯(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此殘忍。
霍至就如同一個丟失了心愛玩具的五歲孩子,跌坐在椅子上,嚎啕大哭,哭得如此傷心,彷佛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一般。
心傷如斯。
影評也好,日記也罷,對霍至來說,只是希望記錄自己的想法,在網路資料的茫茫資訊海洋之中,就連一個小浪花都不算,更何況,關於“愛人”的討論帖子數不勝數,他的帖子也就是汪洋大海里的一顆水滴。
也許,在內心深處,霍至希望楊飛兒能夠看見,但他到底期待著楊飛兒做出什麼反應,他也不知道。
然而……楊飛兒是否看到,暫時無從得知,但青竹使用者們卻率先看到了。
自“愛人”上映以來,關於電影的討論鋪天蓋地,從不同角度不同觀點切入,包括“遊客”也納入討論體系,理論層面的探討、主題核心的剖析等等,數不勝數,毫無疑問就是今年整個下半年最熱門的作品——
比起“絕地武士”為首的一眾商業電影來說,甚至比起“火星任務”來說,“愛人”的討論價值都深刻了許多。
特別是陸潛構建出來的光影世界,攝影、構圖、色調、配樂、音效等等細節都有太多太多值得討論的內容。
但是,理論層面的探討,往往缺少一點真正觸動心絃的東西,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情感共鳴才是本質。
霍至的這篇“日記”就不同,字裡行間能夠深深感受到情緒的力量,哪怕主題核心不是婚姻,也能夠清晰感受到文字背後的悲傷和苦澀,和電影形成一種巧妙互文,然後,網友們才幡然醒悟——
為什麼“愛人”的故事結局,令人不寒而慄?
因為觀眾們依舊相信愛情,因為觀眾們依舊相信婚姻。
正是因為相信,所以觀眾們始終認為,艾青和王斯應該選擇離婚,這樣互相折磨又互相控制的婚姻應該走到盡頭,沒有必要再繼續糾纏下去,就好像王戈的想法一樣。
但事與願違。
於是,震撼和錯愕就開始狂轟亂炸。
一直到現在,霍至以一種料想不到的方式揭曉電影結局的意義,網友們這才意識到,陸潛的深意。
電影真正出色的地方就在於,完完全全聚焦在王斯和艾青身上,看似格局比“遊客”小,但後勁更足:
愛情枉死。
這才是包裹在電影戲劇化敘事裡的真正核心,無論是兩位主角的婚姻,還是兩位主角後來的所謂“愛情”,其實全部都淪為犧牲羊,最終鋪就艾青和王斯走向彼此的祭品,鮮血淋漓地見證他們破鏡重圓。
所以,這就是“婚姻”嗎?
不寒而慄。
討論,就這樣炸裂開來。
而且,霍至還提起了另外一件事:
也許在“婚姻系列”的第三部裡,陸潛會揭曉婚姻的本質。
頭腦風暴,就再也停不下來。
難以置信地,“愛人”的討論狂潮居然還在節節攀升,這就如同一個寶藏:
最開始,人們以為是一個狗血故事,但慢慢挖掘、慢慢深入,就可以發現電影隱藏著無限的解讀可能,某種程度上,確確實實比“遊客”還要更進一步。
現在,人們終於明白,為什麼“遊客”率先上映、“愛人”緊隨其後了,也許,這確實是陸潛創作思想的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