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江士奇懷疑自己的耳朵出錯了,沒有捕捉到正確資訊,猛地一下站立起來,辦公椅就軲轆軲轆地滾了出去。

哐當。

椅子撞到了後面的辦公桌,緊接著傳來一陣吐槽的抱怨聲,但江士奇已經顧不上了。

“你確定嗎?湯臣?”

江士奇不敢置信地看向眼前的實習助理,其實理智已經相信了——

種種跡象來看, 結束盆塘拍攝工作,陸潛沒有任何停頓就直接返回蘭川,頒獎季顯然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選擇“湯臣有話說”作為第一站,吹響進入公眾視野的號角,邁出第一步,這是一個稍稍意外但符合常理的決定。對於其他人來說,“湯臣有話說”就是宣傳電影的一個脫口秀, 但對於陸潛來說, 卻有更多意義。

所以, 這是完完全全說得通的。

但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要保密呢?

按照常理來說,頒獎季的宣傳工作應該分為臺前幕後兩個部分。

臺前,也就是媒體宣傳,自然是越轟動越好、越高調越好,即使記者們不感興趣,也要大張旗鼓地邀請記者前來,儘可能地增加曝光率,為擴大公眾認知度添磚加瓦。

幕後,也就是業內公關,則是需要保持一定低調,儘可能避免被學院抓住“不符合規定”的小辮子,但同時又能夠儘可能拉近業內同僚們的距離,並且為自己的作品展開遊說工作。

“湯臣有話說”,是前者,但是, 全程卻悄無聲息, 一點動靜都沒有?

這不正常。

“突襲2”在盆塘殺青,陸潛悄然返回蘭川,這一系列動作,媒體們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關心,而是因為主流觀點普遍認為,陸潛應該率先展開“幕後”的公關,而這些動作都潛伏在雷達底下,即使是記者和狗仔們也不會輕易“捅馬蜂窩”——

畢竟,有些事情可以爆,有些則不行。

所以,連帶著媒體也跟著低調下來,沒有大張旗鼓地圍堵陸潛。

可是,“湯臣有話說”?

事情,完全打破了猜測和套路。

“是真的,其他節目組注意到了‘湯臣有話說’攝影棚的動靜,不止一個節目組打探到訊息。”

“然後我們也跟進節目組內部工作人員確定,他們沒有否認。”

實習助理負責收集瑣碎訊息,在龐大的資訊海洋裡尋找到蛛絲馬跡,真正目的是培養敏銳的新聞嗅覺。

江士奇聽了一半就已經確定,事情應該是真實的, 一把抓起自己的手機和相機,就如同龍捲風般衝了出去。

“告訴主編,聯絡攝影記者。”

聲音還在空氣裡飄蕩,但身影早就已經消失不見。

一路狂飆。

江士奇雙手緊緊握著方向盤,冷靜下來認真想想也還是不敢相信。

陸潛方面也好,湯臣方面也罷,這件事居然始終保守秘密,行業內部一點風聲都沒有,他們完全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其實,陸潛錄製“湯臣有話說”,這件事本身,並不是什麼勁爆重磅,反正就只是錄製一檔電視節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