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 禮物計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黑名單計劃”,從最初提案到現在,轉眼就已經過去大半年時間,度過前期的兵荒馬亂、毫無頭緒、秩序混亂階段之後,整個計劃的推動和展開就非常順利,即使陸潛重新回到導演位置,大門影業的江浩文也在一直推動。
按照計劃, 陸潛準備在一月一日公佈這份“黑名單”,以新年禮物的形式,無償分享給業內超過八百名選片經理們,並且正式確立為藍鯨影業每年新年的禮物計劃,以一年一度的方式,持續輸出內容。
緊接著,藍鯨影業會正式上線“黑名單”網站。
網站,首先會公開每一年的“黑名單”, 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會跟進“黑名單”裡每一部作品的後續進展。
其次,藍鯨影業將成立一個編劇基金會,透過網站平臺發揮兩方面作用。
其一,展開線上編劇座談會,這又分為兩種形式。
一種是以大牌編劇為核心的講座,由藍鯨影業支付出場費,網站註冊會員支付非常低廉的費用就能夠參加。
一種則是一對一教學,由藍鯨影業出面邀請一些業內資深編劇、選片經理、製片人駐站,然後網站註冊會員們能夠透過支付費用的方式將自己的劇本直接投遞給這些物件,邀請他們對自己的劇本進行批改——
如此形式,不能夠確保劇本得到“黑名單”的青睞,也不能夠確保劇本能夠得到大公司的關注,但至少能夠讓編劇們得到更加專業的指導。
其二,褒獎新生代編劇,這也將分為兩種形式。
一種是褒獎“黑名單”入圍者們, 每位入圍者都能夠得到一筆獎勵,不多,更多是一種榮譽式的肯定。
一種則是鼓勵堅持不懈創作但暫時沒有能夠開啟局面的編劇,具體流程就和獎學金一樣,需要申請與稽核,因為這筆金額就會比較大,藍鯨影業以每個月支付生活費的方式支援這位編劇未來一年的創作。
簡單來說,“黑名單計劃”將圍繞著“黑名單”形成一個龐大體系,不僅僅只是為了尋找更多出色專案,同時還是鼓勵更多編劇繼續創作下去,為整個行業注入新鮮血液。
其實,這並不是藍鯨影業首創。
包括流光影業、神奇影業等等大型電影公司以及各大電影節在內,他們都設定了類似的專案。
以蔚海電影節為例,他們每年都會邀請三位到五位電影大師前往蔚海,開辦大師班,然後接受年輕電影人的申請,進入大師班學習、研討、碰撞靈感。
當年,紀敘在流光影業的獎學金專案也可以說是大同小異。
但區別就在於,流光影業、神奇影業等等電影公司的專案,往往是為自己謀福利,獎學金專案的作品、人才全部都是歸屬電影公司左右,整體來說就相對封閉、狹窄一些。
而電影節的專案,主辦方往往只是提供一個平臺,而他們不會牽扯到任何利益之中,保持一個客觀立場;當然,透過大師班出來的導演/編劇們,往往還是會被打上電影節的烙印。
“黑名單計劃”,就更加傾向於電影節型別。
“黑名單”會向所有電影公司開放,編劇基金會也向所有人開放,就連邀請的客座嘉賓也會打破公司壁壘。
也正是因為如此,透過江浩文的聯絡和號召,“黑名單計劃”的開端才會如此順利,對不同電影公司的選片經理們來說,這就是讓他們工作變得更簡單更輕鬆的方式,卻有人願意無償推動,自然再好不過了。
同樣,廣大編劇們也願意舉起雙手雙腳贊同,不僅能夠讓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曝光,還能夠尋求更多機會,甚至建立人脈,簡直不要太幸福。
那麼,藍鯨影業就真的無所求了嗎?
顯然不是。
藍鯨影業也不是聖人。
在其他電影公司看來,藍鯨影業剛剛在業內站穩腳跟,需要建立龐大人脈,而陸潛透過三部作品就已經賺得盆滿缽盈,現金流非常充足,投資“黑名單計劃”無疑就是投資未來,有點暴發戶財大氣粗一擲千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