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 場刊出爐(第2/2頁)
章節報錯
整個新聞釋出會兼映後採訪在一片歡聲笑語之中落下帷幕。
一夜,喧鬧。
次日,最新一期場刊火熱出爐。
在電影節之上,評分系統稍稍有些不同,當然,各大專業媒體的評論依舊會被媒體綜評網站收錄其中,成為電影正式上映之後的評分;但在電影節的時候,組委會都會提供一份官方場刊,刊登評分。
每一年,組委會都會邀請不同地區不同媒體的不同影評人入駐場刊,一般來說是八位到十位影評人,然後由他們打分,最終得出一個官方場刊的平均得分,作為指導性的參考。
某種程度上,其實是評審團的性質是一樣的,幾乎每年的影評人都會更換,即使是同一個合作媒體可能也會改變影評人,如此方式就是為了確保評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但因為影評人的數量限制,所以場刊評分代表的也是少數人的意見,不一定就能夠決定獎項走勢——
三大電影節上,場刊最高評分的作品結果在頒獎典禮上顆粒無收的情況,數不勝數,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而且,場刊最低評分的作品拿獎的情況也出現過好幾次。
這也是藝術電影的魅力,電影節歡迎不同的聲音湧現。
當然,電影節的官方場刊只有一份,但列入參考名單的場刊卻不止一份,不同地區的影評人也都組織了自己的場刊,因為地域文化差異,喜好必然不同,場刊評分也不同,對於發行商的參考價值自然也不同。
但其中,矚目度最高的,無疑還是官方場刊,每一年都不例外。
一大清早,沈言書就早早起床,前往酒店大堂領取官方場刊,結果卻發現已經有記者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紛紛笑容滿面地打招呼,然後親切地套近乎。
“怎麼樣?導演昨晚休息得還好嗎?”
“導演昨晚心情看起來如何?”
“導演起床了嗎?”
沈言書稍稍有些拘謹,他從來都沒有感受到如此關注過,有些不太適應,但他也知道記者們巴結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
“導演心情很好,昨晚前往沙灘電影院觀看了一部電影,一直到凌晨時分才回來,他很喜歡那部電影。”
“所以,今天的圓桌採訪不用擔心。”
沈言書讓記者們安心,但記者們的關注重點卻是,“沙灘電影院?”“導演昨晚去沙灘了?”“導演今天還有前往觀看電影的計劃嗎?”
顯然,他們都希望能夠在私底下接觸陸潛,脫離工作場合展開私人交談,也許這樣就能夠挖掘到一些獨家。
沈言書拘謹地笑了笑,沒有回答這些問題,而是拿起場刊,朝著記者們示意一下,然後就轉身離開了。
低頭一看場刊,數字就已經映入眼簾: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