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讚譽交織(第2/2頁)
章節報錯
顯然,這樣的話語本身是沒有可信度的,因為同一個蔚海電影節可能就要出現兩部三部“大師之作”,但哪裡來得那麼多大師呢?話語,更多是傳達出一種震撼和驚豔,還有自己觀影結束之後的亢奮和激動。
至少,這就證明了“遊客”是好看的。
沸沸揚揚。
熙熙攘攘。
社交網路之上各式各樣討論“遊客”的聲音數不勝數,進入盧米電影宮觀看首映式的兩千五百名觀眾紛紛迫不及待地抒發自己的心情,一方面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討論這部電影,無論喜好,但可以肯定的是電影確實值得深入挖掘;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必須守口如瓶,避免劇透。
這種滋味,很是酸爽。
當然,也有不那麼喜歡不那麼討厭的觀眾,但整體來說並不多,這也意味著“遊客”是一部觀點拉扯對立比較明顯的作品,不是喜惡分明而是優點和缺點的拉扯,還有源自於電影本身的討論,根本停不下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遊客’引爆蔚海電影節口碑風暴”的話題標籤才登上了熱搜榜榜首——
恍惚之間,彷彿全世界都在討論“遊客”。
陶染?不重要。
“人質”?什麼評價來著?
撞衫?還重要嗎?
剎那間,所有流量全部朝著“遊客”蜂湧而去,那些關於撞衫、關於陶染的討論流量最終全部成為“遊客”的嫁衣,製造出難以置信的熱度,成為今年蔚海電影節第一部登上熱搜榜榜首的作品,確實非常難得。
從如此角度來說,藍鯨影業需要感謝陶染和他的流量粉絲們,雖然他們估計根本就不需要這份感謝。
其實,依舊還有非常一大部分陶染的流量粉絲在抗議在咒罵在吐槽在忿忿不平,他們無法理解更加無法原諒陸潛,他們怎麼都想不通事情是如何發展到這一步的,明明是陸潛碰瓷,結果卻所有人支援陸潛?
這是什麼道理?
肯定有黑幕。
但事實就是,見識侷限思想,陶染粉絲無法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對藝人來說,流量終究只是泡沫,真正具有份量的應該是作品。
為什麼陸潛一直不曾正面回應過那些流量爭議?因為他不在乎,社交網路的那些紛紛揚揚對他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那麼,為什麼陶染必須在意這些紛爭?因為這就是他所擁有的全部,沒有作品的支撐,這是他僅有的底氣。
當然,流量重要嗎?非常重要。可是,流量比作品重要嗎?顯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