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陸潛對董瑞茜所說,張本卿是一個戰略性的選擇。

一方面,張本卿身上那種“我真的非常用力在表演卻全然沒有任何表演效果然後不經意間就暴露出自己正在表演而渾然不覺的僵硬與笨拙”,確實與王斯天衣無縫地契合在一起。

事實也證明,目前為止的拍攝,張本卿表現還不錯,特別是面對記者、面對警方的幾場戲,那種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尷尬和茫然,完美達到陸潛的要求,而且還有一種黑色幽默效果。

另一方面,張本卿的俊朗外貌也是非常應景的,即使當警方、輿論懷疑他自導自演一出綁架案來掩蓋自己殺害妻子的罪行,但普羅大眾都是視覺動物,看到這張帥氣的臉蛋也還是忍不住相信他的辯解——

甚至還有人為他心動。

這種現實諷刺的效果,也是陸潛所追求的。

從如此角度來看,選角是成功的,完完全全達到陸潛所期望的效果。

如果陸潛的要求就到這裡,那麼一切都沒有問題,過去一週的拍攝都非常順利,也證明了這一點;但關鍵就在於,陸潛對“愛人”的要求還有更多。

在原著裡,花費大量筆墨對艾青這個角色進行塑造和勾勒,但相對而言,王斯身上的脈絡就不清晰。

原因並不難理解,原著作者是一位女性,董瑞茜也是一位女性,她們理解女性的心理,不需要花費任何力氣;但她們很難理解男性,自然而然,王斯的心理轉變是怎麼回事,也就很難勾勒出完整的脈絡。

王斯,曾經也是一位成功的專欄作家,但他到底是怎麼淪落到如此地步的?

窩囊,頹廢,懶惰,滿嘴謊言、狂妄自大,不僅依附妻子生活、在外偷吃,而且還全然沒有意識到問題。

陸潛在自己的改編劇本里,就切入了王斯的視角,讓整個故事跳脫“妻子向窩囊丈夫極端報復”的窠臼,進而上升到婚姻層面進行探討,與“遊客”的故事形成呼應,並且更進一步。

所以,陸潛需要張本卿表現出更多情緒的層次和厚度來——

這場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王斯處於焦頭爛額的狀態,他是真心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並且完全相信艾青被綁架了,因為他確實是無辜的,但鋪天蓋地的壓力卻正在將他吞噬。

他也知道自己必須小心、必須謹慎,但他同樣有著無數壓力想要宣洩,然後,二十歲的女大學生安採出現了。

王斯在索證的一所大學裡擔任寫作的客座講師,安採是其中一名學生,就好像最初王斯會和安採發生關係一樣,來自艾青的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他需要喘口氣,於是偷偷摸摸地在安採身上找到了久違的歡愉。

現在也是如此。

王斯需要浮出水面喘口氣,結果安採又找到了王戈家裡來,於是,明知道不可以,明知道自己身陷囹圄,但王斯還是沒有管住自己的褲子,一切就這樣發生了。

結果被王戈抓包。

王斯知道整件事看起來多麼可疑多麼糟糕,王戈在憤怒,他也同樣如此,但更多,王斯身上湧動著一種委屈一種壓抑一種狂暴,於是,在自己親妹妹面前,王斯也爆發了。

也就是說,此時此刻,張本卿需要真正展現出王斯的錯雜情緒,向觀眾展示王斯這個人物背後的脈絡——

表演,至關重要。

陸潛需要張本卿真正地表演,因為這才是讓電影質量更上一個臺階的關鍵,但顯然,張本卿始終沒有辦法達到要求。

不可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