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退讓。”

“不是關於這場戲的,甚至不是關於這部電影的,而是在演員面前,我不能退讓,我需要確立導演的絕對權威。”

“在片場,導演就是說一不二的存在。”

其實,從“解除好友”開始,陸潛就一直在建立這種權威:

因為他的年輕也因為他缺乏經驗,在行業內部肯定會遇到諸多困難和挑戰;而導演這份工作的特性又決定了他必須擁有絕對話語權,才能夠掌控作品的質量——

一位片場決定可能隨時被製片人或者演員動搖乃至於推翻的導演,他是很難確保電影按照自己構想完成製作的。

所以陸潛一直在透過不同方式建立這樣的形象。

“愛人”的最大挑戰,就是一群業內中堅乃至於金字塔上層的演員們。

張本卿為什麼始終拒絕做出改變,為什麼始終拒絕配合劇組,除了自身演技天賦限制以及業內地位所帶來的習慣之外,就是因為缺少對陸潛的尊重。

面對張本卿的冥頑不靈,陸潛不能退,也不想退。

其實陸潛完全可以選擇折衷方案,這場戲不需要雕琢得那麼細,勉勉強強也能夠過去,但他不想。

退讓和放棄一樣,這是會養成習慣的,有了第一次就必然有第二次第三次。

“我需要他知道,在我的片場,沒有演員是不可取代的。”

陸潛的意識非常清醒,而且因為他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他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清醒也更加理智,電光火石之間就完成了佈局。

紀敘是瞭解陸潛的,馬上就意識到陸潛的策略。

“你是故意激怒他的?”

“也不能算是故意,就只是順水推舟,畢竟我又不是他,我也無法預料到他的反應。”

“所以你是說,他會回來?”

“當然。他沒有那個膽子消失。”

陸潛的篤定和自信,當紀敘和陳慕兩個人都投來視線,眼裡的困惑沒有掩飾,顯然無法理解陸潛的想法。

張本卿是驕傲的也是狂妄的,但他終究缺少了一點桀驁不馴的肆意和放縱,不要忘記他的背景——

龍泉。

保守是他們的核心標籤,這一點在張本卿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看看張本卿的職業生涯履歷表就知道了,他從來沒有爆出打架新聞,也從來沒有爆出破格行為,如果鬱悶如果憂傷如果憤怒,酒精是他的宣洩途徑,也許再加上一點點藥物的幫助,但暴力絕對不是。

看看張本卿的導演作品也不例外,始終缺少一種打破框架的勇氣,所以他能夠得到金冊獎的認可卻無法在三大電影節得到更多矚目,包括出演黑暗騎士的選擇也同樣如此。

陸潛就是在賭:

賭張本卿不敢真正消失,賭張本卿不敢推翻導演權威,賭張本卿不敢真正脫離軌道做出離經叛道的事情。

最最重要的是,陸潛還在賭,破而後立。

張本卿和王斯,確實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從人生軌跡到性格特徵,全部都是如此,這也是陸潛從雷鳴經紀那麼多演員之中選擇張本卿的原因之一,因為他相信張本卿能夠為王斯注入更加深刻而複雜的靈魂。

現在,陸潛就是如同艾青摧毀王斯一樣摧毀張本卿,期待著張本卿能夠觸底反彈,完完全全進入王斯的狀態——

沒有演技?

沒有關係,陸潛直接打破現實和虛幻的界線,為張本卿製造出一個心理環境,然後張本卿在鏡頭面前做自己,這就可以了。

這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次賭博。

陸潛,正在高空之上行走鋼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