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陸潛或多或少有些緊張。

“愛人”是目前為止,整個演員陣容最為複雜的一部作品,可以算是中等體量的劇組。

一直到現在,陸潛主要都是在拍攝小體量作品。

“解除好友”、“遊客”的主要演員都是六個,掌控起來並不困難。

而“突襲”的話,單純從數量來說,這部作品的演員是最多的,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武打演員,真正的核心角色也是六個;而且表演不是重點,武打戲份才是,排程起來也沒有那麼困難。

但“愛人”不同。

除了艾青和王斯之外,主要角色還有十五個。

對於驚悚懸疑電影來說,配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他們每個人的登場都必須具有意義,不是隨隨便便地水劇情,就好像商業爆米花一樣作為一個過渡橋段;他們必須扮演一個線索或者一個補充的角色,用自己的存在、臺詞、行動作為線索,推動故事的發展。

所以,每個角色都非常重要。

而且,得益於董瑞茜的號召力和陸潛的口碑,“愛人”劇組最終的卡司,全部都是行業內部資深人士——

即使是最普通的一個角色,扮演者也是一張大熟臉,哪怕說不出名字,也肯定在不同作品裡看到過。

這又再次與陸潛此前的作品區分開來。

陸潛想要掌握劇組的絕對權力,恐怕就不想以前那麼簡單了;而演員與演員之間的潛在矛盾摩擦也必然是劇組需要面臨的問題。

另外,整個製作團隊也首次擴容到一百人以上,真正擺脫小型劇組進入中型級別,方方面面的瑣事協調也必然是一個全新局面。

正是因為如此,紀敘也跟著一起前來索證,在現場坐鎮把控,確保陸潛能夠全心全意投入拍攝,不要受到外界干擾,而流媒體平臺的事情則由修仲鈞實時跟進,他在遠端操控。

但是,緊張也只是短暫的,期待和雀躍很快就佔據了大腦。

“遊客”結束之後,陸潛全然沒有打算延續同一型別的作品,但兜兜轉轉的最後,“愛人”即將開機,有些意外之餘,卻也能夠看出陸潛對這個專案的志在必得。

這又是一次全新挑戰,哪怕是那些潛在困難和麻煩,也全部都讓陸潛亢奮,迫不及待地準備迎難而上——

這也是拍攝電影的一大樂趣呢。

事實也證明,擔憂是必要的,但緊張和膽怯則是完完全全沒有必要的。

全盤佈局,細心準備,大膽實踐,那麼,劇組和劇組都是一樣的,規模再大,處理的事情和麵臨的問題也都是一樣的,不管發生什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劇組各位都是電影從業人士,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解決的。

開場第一場戲,陸潛選擇拍攝艾青和王斯的首次相遇,也就是愛情萌芽的地方——

一場小型私人派對,和浪漫愛情喜劇一樣。

對於裴成琳和張本卿來說都沒有任何問題,這場戲本身就沒有什麼難度,唯一需要調整的,就是張本卿的表情還是稍稍顯得油膩,但陸潛調整了兩次,張本卿也就找到了軌道,順利完成拍攝。

前前後後不到三十分鐘,“愛人”的第一場戲就已經透過,為劇組開了一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