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 首戰告捷(第2/2頁)
章節報錯
“太暴力太刺激太好看了,我喜歡。”
“不愧是陸潛出品,和‘突襲’一個味道。”
“喜歡‘突襲’的話,‘疾速追殺’就絕對不容錯過。”
“陸潛含量提升一下,整個成品質量馬上就脫胎換骨,艾特七洋傳媒,你們確定‘解除好友2’不回爐修改修改?”
“我覺得,陸潛內心裡肯定有一個江湖,否則怎麼寫得出這樣的劇本?而且和‘突襲’又截然不同。”
“疾速追殺”成功地引爆首映式觀眾們的歡呼和讚賞,浩浩蕩蕩地鋪陳開來;而且,不僅是觀眾,業內專業人士們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陸潛的名字。
這並不尋常。
一般來說,觀眾們稱讚電影,往往就是稱讚導演和演員,很少很少會提及製片人,也許在電影製作階段的前期宣傳,製片人的名字會拿出來製造話題,但電影上映之後,舞臺就必須讓給導演和演員了。
但這次的特別之處就在於——
“解除好友2”的大失所望,讓人們開始想念陸潛,兩部作品的強烈對比直接催生了“陸潛含量”這樣的網路熱點。
但僅僅只是一部作品,並不足以證明陸潛在製片人位置上發揮的作用,自然而然地,“疾速追殺”恰到好處的登場就延續了這一話題。
從“突襲”VS“疾速追殺”,到“疾速追殺”VS“解除好友2”,鮮明高效的對比就能夠讓觀眾們看出區別來了——
確實,“陸潛含量”更高的“疾速追殺”明顯強於“解除好友2”,但又遜色於陸潛自編自導的“突襲”。
答案,也就脫穎而出了,儘管陸潛並沒有執掌導筒,但得益於暑期檔的紛爭和蔚海電影節的聲名鵲起,陸潛依舊在今年暑期檔引導了一系列熙熙攘攘討論的流量,不要說新生代導演了,就連資深導演頂尖導演們的討論熱度也達不到如此高度。
不經意間,陸潛也搶走了“疾速追殺”的小小風采。
但整體而言,“疾速追殺”的熱議依舊吸引了大量目光,在整個暑期檔已經進入疲軟期的電影市場裡注入一劑強心針,然後成功地煥發出全新生命力。
不出所料,“疾速追殺”贏得了影評人和觀眾的一致好評,略微遜色於“突襲”,但依舊在期待值以上——
侯曉川導演,寶刀未老!
鋪天蓋地的讚譽讓侯曉川擺脫低迷,重新成為媒體寵兒,熙熙攘攘的喧鬧和關注沒有能夠引起看透人情冷暖的侯曉川太多注意,但他不止一次在採訪中表示:
拍攝製作“疾速追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絕對是和陸潛的合作,靈感火花的碰撞和創作空間的尊重,讓侯曉川重新迸發了創作活力。
比起一句簡單的“感謝”來說,侯曉川更喜歡用“享受”來形容他和陸潛的合作,這無疑又是電影上映之後的又一項額外收穫。
在侯曉川之外,管舟更是人氣狂飆,短短不到八個月時間的兩部電影,一前一後地殺入大眾視線,再加上特別的經歷、反差的魅力等等,輕輕鬆鬆就為他贏得無數粉絲的追捧,流量的井噴儼然已經殺入一線巔峰。
熱議,鋪天蓋地!
因為“突襲”的輝煌成功,“疾速追殺”的登場承受著巨大壓力,期待與討論始終沒有降溫,這也讓電影揹負著難以想象的枷鎖;但伴隨著首映式的成功,從影評人到觀眾的一片讚譽,故事就走向另外一個方向——
期待值,得到了全數釋放,自然而然,票房成績也就值得矚目了,業內人士們都殷切期待著電影能夠再創佳績,在市場疲軟收縮的八月繼續收割一波資料,今年暑期檔就能夠一掃去年的陰霾創造新高。
更何況……“流光影業VS藍鯨影業2.0”也即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