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亭的眉頭不知不覺地朝著中間聚集,最後緊緊地糾纏在一起,他完全無法理解陸潛話語的意思,“你到底在胡說什麼”的話語反反覆覆在舌尖打轉,但終究還是忍下來了。

經過陸潛一點一點抽絲剝繭、層層推進的解釋,蘇長亭的理智和耐心都回來了,哪怕自己暫時不懂,也依舊等待陸潛的下文。

陸潛,還在繼續。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其實拍攝電影的手段也在進步。”

“‘解除好友’是用電腦前置鏡頭拍攝的,還有家庭攝像機的偽紀錄片,另外現在還出現了用手機拍攝的電影。”

“它們就不是電影嗎?”

“當然是。就好像第一部用八毫米的攝像機拍攝的電影一樣,儘管稍稍不同傳統,但它依舊記錄的是創作者眼中的世界影像。”

“所以,我們必須承認藝術的多樣性,自然也包括了電影,有些電影,就適合大熒幕觀看;但有些電影,則不是。”

說到這裡,陸潛停頓了一下,靜靜等待著蘇長亭的反駁。

但是,蘇長亭沒有說話,而是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其實,在流媒體悄然登場之前,關於電影感和大熒幕的討論就連綿了超過二十年,因為錄影帶和影碟的出現,讓人們能夠回到家中用電視機觀看電影,當時相關討論就已經出現。

可是,為什麼錄影帶和影碟沒有消亡,反而全面崛起了呢?

很簡單,因為可以賺錢。

當然,背後原因有很多,因為人們發現電影院不僅僅是一個觀影場所,同時也是脫離家庭環境的一種娛樂場所;因為人們發現電影在電視機上觀看效果顯然比不上電影院大熒幕……諸如此類等等。

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電影公司掌握版權資源,發行錄影帶和影碟能夠彌補院線票房的諸多不足。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螢幕技術越來越成熟,於是影碟市場也漸漸壯大,大型電影公司許多虧本作品最終都是依靠發行影碟回收成本減少損失的。

那麼,現在陸潛就提出一個問題:

流媒體和電視機的區別在哪裡?

前思後想,這依舊是時代繼續前進的一個結果而已,既然他們能夠接受影碟,為什麼不能接受流媒體?

但是,他們就這樣背叛電影院嗎?

蘇長亭覺得,自己好像被繞進去了,事情有點不太對勁。

陸潛的停頓,沒有等到蘇長亭的話語,他又繼續說了下去——

某種程度來說,陸潛完全明白蘇長亭此時此刻的想法,但陸潛籌建流媒體的本質,卻不是為了取代電影院,所以他需要展示這一點。

“有些作品,本身就沒有專注於視聽體驗的營造,在電腦、在手機、在家裡投影儀上觀看都是一樣的,而我們透過這些作品吸引相對應的觀眾訂閱我們的流媒體平臺,然後在我們自己的平臺上展示那些適合大熒幕的作品。”

“第一,我們需要展示這些作品的魅力,讓觀眾對它們感興趣。”

“第二,我們需要向觀眾展示這些作品適合大熒幕的原因,在流媒體觀看和在電影院享受是兩回事,進而讓觀眾重新走進電影院、走進穹頂影院,真正享受這些作品的完整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