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卡電影節,位於塞卡。

電影節成立時間並不算長,只有短短三十年,相較於舉辦時間都已經超過六十年的三大電影節來說格外年輕。

自舉辦以來,電影節一直在調整方針尋找定位,兜兜轉轉經歷了不少彎路,但終究還是堅持了下來,一直到過去十年時間,塞卡電影節終於找準自己的定位:

一方面,塞卡標榜著電影應該回歸觀眾,沒有設定任何競賽單元,所有電影全部一視同仁地進行展映,最後電影節落幕的時候,由觀眾票選出“人民選擇獎”的前三名,但官方不會頒發任何特定獎盃。

另一方面,塞卡定位整個頒獎季的發行市場,為準備競爭頒獎季的作品提供一個閃亮登場的舞臺,邀請媒體和觀眾前來宣傳造勢,打響頒獎季公關戰的第一槍,伴隨著頒獎季影響力越來越大而逐漸興起。

這五年時間裡,塞卡電影節的人民選擇獎入圍金冊獎最佳影片提名名單乃至於得獎的次數,越來越多,特別是觀眾口碑在公關宣傳環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讓電影公司和發行公司意識到,塞卡電影節的戰略地位,自然而然,影響力也就持續攀升,越來越多電影願意前往塞卡展映——

塞卡電影節,也就成為頒獎季的第一站前哨。

目前,塞卡電影節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成為僅次於蔚海的第二大電影發行市場,無數發行公司前來這裡淘金,購買電影發行權,期待著能夠藉助頒獎季的光環,為自己開啟局面。

現在,“遊客”也即將登陸塞卡,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這意味著電影已經進入頒獎季的視野範圍。

陸潛,稍稍有些意外。

客觀來說,不是陸潛對自己沒有信心,而是“遊客”如此風格的作品,著實不是頒獎季中意的題材和風格,所以,電影拍攝完畢之後,陸潛就直接報名蔚海電影節,而沒有按照頒獎季路線選擇相對派系的電影節。

畢竟,三大電影節和金冊獎派系電影節青睞的題材風格都有著明顯區別,整個發行策略也都截然不同。

當然,不同電影節,因為主旨和目的不同,也因為評審和目標觀眾的不同,偏愛的型別題材都有著不同,這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電影公司需要考量的,就是根據自己電影的風格以及發行目標,選擇相對應的電影節。

簡單分類的話,“解除好友”和“突襲”都是塞卡會喜歡的型別,當初陸潛就考慮過,如果“解除好友”一直沒有辦法開啟局面,就報名塞卡電影節看看;“遊客”則是三大電影節喜歡的型別,特別是蔚海和藍夏的機會大一些。

電影發行,是一門學問,哪怕報名電影節選擇目標群,也都需要策略。

現在,塞卡電影節主動打破屏障壁壘,歡迎“遊客”前往展映,這無疑是一個喜訊——

且不說“遊客”是否正式進入頒獎季的視野範圍,但可以肯定的是,“遊客”就能夠被更多觀眾欣賞到。

這對於“遊客”的正式發行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藍鯨影業的屈雨時在制定發行計劃的時候就需要稍稍做出調整了,甚至可能需要配合頒獎季的行程,改變整個電影的發行策略。

畢竟,如果“遊客”能夠在頒獎季——哪怕不是金冊獎,只是頒獎季的其他頒獎典禮有斬獲,對於剛剛起步的藍鯨影業也是至關重要,獎項和人脈是一方面,廠牌形象、觀眾基礎以及口碑認證則是另一方面。

“嗯,這的確是一個好訊息。”

陸潛輕輕點頭,心情也因為喻劭的訊息而輕盈地飛揚起來。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