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幕式暨頒獎典禮,開始了!

盧米電影宮,賓客滿堂,召回蔚海的各大劇組紛紛落座,特邀嘉賓、官方媒體以及電影節合作伙伴們齊聚一堂,西裝革履、衣香鬢影地慶祝著又一年電影盛會落下帷幕,滿懷雀躍和激動等待著頒獎。

三大電影節頒獎典禮和普通頒獎典禮最大的區別就在於——

沒有表演。

以金冊獎為首的頒獎典禮是一場年終盛宴,歌舞表演、脫口秀段子、致敬電影人等等環節都不可或缺;而且,除了製片人、導演、演員、編劇等主創人員之外,幕後技術環節的獎項也全部一一頒發。

也正是因為如此,金冊獎的頒獎典禮時長普遍四個小時以上,每年關於如何縮短典禮時間留住觀眾的討論都不會停止,甚至有人建議刪減技術獎項的頒發,畢竟普通民眾根本就不關心這些獎項的走勢。

但金冊獎依舊有著自己的堅持,技術獎項的頒發是幕後工作人員被看到被聽到被重視的唯一舞臺,那些隱藏在聚光燈背後的聲音依舊應該給予最大的尊重,所以頒獎典禮再怎麼縮短,三個小時也是基本盤。

三大電影節則不同,這不是一場宴會或者派對,這就是一場宣佈獎項的儀式,沒有任何娛樂環節,直奔主題。

所以,開場由簡康平登場簡簡單單地說了一番客套話,然後就直接進入頒獎環節,由每一位評審團成員輪流上前,宣佈答案並且頒發獎項。

率先頒發的,赫然是評審團獎,這也被譽為“第三名”的獎項——

結果,第一個獎項就爆出不大不小的冷門,蘭晨的“媽媽”和高達的“別了語言”並列獲獎。

冷門,首先是說雙蛋黃,蔚海電影節又再次久違地看到了雙蛋黃;其次則是說兩部得獎作品都稍顯意外。

如果說“媽媽”能夠擊敗一眾備受好評的作品拿下評審團獎,或多或少有跡可循;那麼今年八十四歲高齡的高達居然能夠異軍突起則是意外驚喜——

因為“別了語言”被普遍認為晦澀難懂,這位經歷電影新浪潮的傳奇導演在藝術創作的晚年一直在研究影像和聲音的藝術,創作往往大膽而先鋒,很難被普羅大眾讀懂,官方場刊評分只有2.4。

也因為“別了語言”劇組根本就沒有被召回蔚海,以至於沒有任何媒體記者將這部作品納入候補範圍。

當然,以高達在整個電影行業的地位與資歷,他早就不需要這些獎項的肯定了,他上一次出現在蔚海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情,在那之後,即使高達的作品入圍主競賽單元,他也不會前往電影節進行宣傳,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別了語言”的首映式,就只有一群演員出現在蔚海。

最後,“別了語言”的評審團獎是由一位製片人代領的。

登上舞臺的蘭晨,顯得有些激動,眼眶微微泛紅,儘管他的得獎感言沒有提及自己承受的爭議和壓力,但眾人依舊能夠清晰感受到這座獎項對蘭晨的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他的藝術創作道路仍然是正確的。

經歷第一個獎項的小小冷門,媒體中心的記者們剎那間思緒萬千,即使提前知道候補也依舊能夠看到驚喜——

“‘遊客’,應該不會拿演員獎項吧?”

江士奇和班菲菲交換了一個視線。

今晚出現在蔚海的劇組之中,“遊客”的兩位演員無疑是表演獎項的熱門,曾遠文和黎文貞都非常有希望得獎。

最佳男演員的討論集中在“遊客”、“畫家先生”和“海獸”三部作品身上,但顯然另外兩部作品都具備爭取更高獎項的可能,於是曾遠文就成為最大熱門;最佳女演員的討論則集中在“遊客”、“星途”和“奇蹟”身上,黎文貞脫穎而出的可能性也不小,但還是要看其他獎項的分佈。

然而,現在評審團獎出現小小意外,整個局面可能就需要重新思考了。

蔚海電影節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不等記者和觀眾思考出一個所以然,答案就已經相繼揭曉。

懸念,根本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