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電影節的獎項頒發稍稍有些不同,最高獎項就相當於金冊獎的最佳影片,蔚海電影節的最高獎項是金豎琴獎。

一個小小細節就能夠看出最高獎項的特別和隆重了,在電影行業裡,一直有著“大滿貫”的特別榮耀。

演員的大滿貫是指,三大電影節影帝/影后加上金冊獎影帝/影后,目前為止整個歷史長河裡也只有兩位男演員和一位女演員完成,主要就是因為四個頂級頒獎典禮的評選方式和審美標準都有著巨大區別,任何人想要在不同時間透過不同作品完成如此壯舉都是非常困難的。

導演的小滿貫是指,三大電影節最佳導演加上金冊獎最佳導演,截止到現在,只有一位導演完成如此壯舉。

導演的大滿貫是指,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

注意,這裡的大滿貫就不包括金冊獎最佳影片,整個特殊地位可見一斑,背後原因錯綜複雜,主要還是因為金冊獎最佳影片的評選規則影響了這一獎項的獨特性;同時也因為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難得和珍貴。

至今為止,贏得導演大滿貫榮譽的傳奇人物,也就只有三位。

金豎琴獎的獨特地位,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蔚海電影節的獎項還包括,評審團大獎,這算是第二名;評審團獎,則是第三名。

再接下來就是各個單項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

這裡需要特別提起的是,包括蔚海在內的三大電影節都希望能夠嘉獎肯定更多作品,畢竟能夠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全部作品都是得到選片委員會肯定的,所以他們都有各自的規定,具體細節可能有些不同,但整體而言是相同的:

原則上來說,一部作品不能重複得獎,也就是說,上述單項獎必須頒發給不同作品,唯一例外就是評審團獎,因為是“第三名”,所以如果評審團非常堅持,那麼這個第三名可以再額外拿一個單項獎,但官方也還是不建議這樣做。

如此做法,有利有弊。

好處在於,更多作品能夠透過獎項而被人們廣為所知,從長遠來看,對於藝術電影的創作是一種激勵。

壞處則在於,有分蛋糕的可能。

比如最佳男演員最好的作品贏得了金棕櫚,那麼也就意味著那位男演員無法得獎;最終贏得最佳男演員的作品可能就是表演第二好、乃至於第三好的作品。

當然,萬事都有例外,如果遇到強硬又古怪的評審團主席,金豎琴獎雙蛋黃、評審團大獎雙蛋黃也都是出現過的,因為評審團的存在而導致獎項評選無法預測,這也是三大電影節的最大特色。

人人都在好奇著今年蔚海電影節的獎項歸屬,畢竟百花齊放的景象著實太難得,獎項的走勢也就更加無法預料。

閉幕式暨頒獎典禮當天,所有人都在熙熙攘攘地議論著獎項歸屬,並且懷抱著忐忑的心態觀望著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