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似曾相識,曾遠文和黎文貞剛剛才詢問過陸潛的問題,轉眼記者們又詢問了一遍,如同鬼打牆。

看來,同一個世界同一種好奇,大家關心的話題都差不多。

一個意外的打岔,圓桌採訪的氣氛就變得輕鬆起來,但記者們沒有時間開玩笑,這場採訪分秒必爭,於是下一個問題馬上就敏銳地捕捉到了細節。

“導演,你的意思是,你還沒有閱讀場刊嗎?可是,為什麼呢?顯然官方場刊對你這次的作品洋溢著讚美之詞。”

“也許我擔心自己在一片讚美之中迷失自己,然後原本就已經膨脹的自大矇蔽雙眼,再也看不到自己的腳趾。”

陸潛輕輕聳了聳肩,以一種半開玩笑的方式打趣道,同時還真的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腳趾,確保沒有被“自大的啤酒肚”遮擋住。

剎那間就讓酒店房間充斥著輕快的氛圍,曾遠文和黎文貞兩個人更是差點就要直接爆笑,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但輕盈上揚的嘴角依舊洩漏了此時此刻的輕快。

圓桌採訪的開始,有些不走尋常路。

考慮到圓桌採訪的性質和時間限制,其實記者們往往都是以標準問題開場,“首次參加電影節感覺如何”“首次入圍主競賽單元什麼感想”“電影首映式有什麼感想”“你對這次的全新電影懷抱什麼期待”云云。

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會經過經紀團隊的初步稽核,確保採訪圍繞著作品以及電影節展開,宣傳是第一要事。

然後,等不及開啟局面採訪時間就已經結束,平均分配到每家媒體的時間都非常有限。

也正是因為如此,圓桌採訪更像是例行公事,更多媒體還是期待著獨家專訪。

但今天的圓桌採訪,從問候開始就已經偏離了軌道——

記者們自然是舉起雙手雙腳歡迎,就擔心經紀人可能直接中斷採訪,不少人視線餘光都在尋找喻劭的身影,然後就可以看到記者急急忙忙地追問道。

“可是導演,你不在乎那些專業影評人的評論嗎?”

“準確來說,我在乎每一位觀眾的評論,比如說,你覺得電影如何?”

“……”卡殼,“呃,我很喜歡。”

“雖然你的語氣有些勉強,但我接受,放心,我不會刨根問底詢問你到底喜歡電影哪個部分的。”

撲哧。

周圍的同行們看著那位記者瞠目結舌的模樣,終究沒有忍住紛紛笑出了聲,但隨即他們就意識到這是圓桌採訪,他們全部都暴露在彼此面前,此時絕對不是幸災樂禍的時機,他們應該團結起來對付陸潛才對——

哦,還有曾遠文和黎文貞。

“導演,在‘突襲’之後選擇‘遊客’這樣一個題材一個故事,這打破了許多人的預期,在觀看完電影之後,我們忍不住對故事產生更多聯想,這背後是否影射了你的個人經歷以及你對婚姻的看法呢?”

妙!

第一個奇妙的問題出現了,偷偷摸摸地打破界限,試圖探尋陸潛的私人生活。

偷偷摸摸地,記者們的視線餘光都在尋找喻劭或者紀敘的身影,擔心經紀人和製片人出面打斷提問.

但寬敞的酒店房間裡怎麼也找不到熟悉的身影,這讓記者們稍稍安心,又不得不時時刻刻保持警惕:

看得到經紀人和製片人的身影,需要擔心他們干涉訪談;看不見經紀人和製片人的身影,又需要擔心他們背後操控,不管怎麼說,反正就是無法安心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