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泰看到上司扣動扳機的時候,然後鏡頭視角就脫離阿泰的眼睛,順著子彈飛行軌跡一路前衝,最後附著在子彈之上,跟隨著子彈飛行,穿透門板、木屑飛散,再進入走廊,鑽入孩子的大動脈,血花四濺、子彈炸裂。

如此這般。

一來,視角在阿泰和孩子身上再次完成連結;二來,緊繃的情緒全面釋放;三來,用炫技的方式顯然腎上腺素,預示著這場戲將成為轉折點——

從劇情來說也的確如此,因為孩子的預警終究還是發出去了,然後公寓樓全面戒備,完成甕中捉鱉的設定,特警隊剎那間就陷入困境,這也意味著第一幕的高潮來臨,等待高潮結束之後就進入第二幕。

炫技,不是不行,而是不要氾濫,只要恰到好處,就能夠畫龍點睛。

當然,這段鏡頭是無法實際拍攝的,必須製作電腦特效。

幸運的是,拍攝階段成本控制非常出色,用紀敘的話來說就是,“陸大導演真是讓人省心,不需要製片人督促就如此節約,真是勤儉持家的楷模”,所以現在後期製作再花錢製作電腦特效,恐怕紀敘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從兩個角色視角切換的氣氛營造到林漢洲剪輯手法的節奏控制,再到“子彈時間”慢鏡頭的引爆高潮,這場戲的剪輯才真正達到陸潛期待的效果——

看,他就知道,不是做不到,只是再需要一些時間和靈感。

汩汩。

汩汩。

思緒翻滾、熱血沸騰,腦海裡的想法又重新活躍起來,堵塞許久的剪輯思路又重新開閘,靈感湧動。

心情不由飛揚起來。

但陸潛並沒有打斷林漢洲的工作,而是小心翼翼地在他身邊坐下,靜靜地看著林漢洲的工作。

經過下午的漫長工作,林漢洲似乎能夠完完全全理解陸潛對剪輯節奏的思路,一路行雲流水地剪輯下去。

偶爾,還是會出現一些分歧。

陸潛沒有遲疑,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構思,林漢洲也不會反駁,就只是靜靜地側耳傾聽,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完成剪輯——

稍稍和陸潛的要求不同,卻又能夠奇妙地展現出更加動人的化學反應,令陸潛也是大開眼界、嘖嘖稱奇。

“按照要求”剪輯完畢之後,林漢州就會轉頭盯著陸潛,也不說話,就只是瞪著大大的眼睛,專注地看著陸潛,那直白而坦然的視線非常具有攻擊性,直勾勾的注視讓人很難對視。

這也是林漢州在職場生活總在處處碰壁的原因之一。

但陸潛並不在意。

“漢洲,非常好,我很喜歡。”陸潛真誠地迎向林漢州的視線,重重地點頭表示肯定。

林漢洲眼底就會流露出一絲心滿意足的歡喜,如同拿到棒棒糖的孩子一般,純粹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