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靈感天才(第2/2頁)
章節報錯
平時,林漢州總是孩子氣的,稚嫩而生澀、懵懂而莽撞,就好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時時刻刻都需要照顧,稍稍不注意就可能出事,也正是因為如此,林家夫婦總是不放心孩子,希望鄰居能夠幫忙照顧。
毫不誇張地說,林漢州是整個公寓樓所有鄰居互相幫忙帶大的。
現在,林漢州卻是睿智的,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沉穩而雀躍的活力,終於展現出與年齡相符的成熟,儘管舉手投足之間依舊帶著些許笨拙,但明亮的眼神卻展現出令人信服的投入,彷彿正在解決哥德巴赫猜想一般。
也許,天才們都是如此?
陸潛認真地看著林漢洲的動作,很難相信,林漢洲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任何剪輯工作。
其實,從操作來看,林漢洲並不熟練,快捷鍵完全不知道,就連電腦軟體的功能也還在摸索之中;但從效果來看,林漢洲腦海裡的天馬行空卻能夠賦予剪輯點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最後組成鏡頭畫面。
比如今天下午陸潛一直在反覆尋找合適剪輯節奏的這一段鏡頭。
這是電影第一幕的一個橋段,特警隊進入公寓樓之後,一路潛行,沒有驚動任何人,卻在三樓遇到了一個孩子。
孩子是早晨被尿意憋醒,前往公共衛生間解手,準備回去繼續睡覺,結果就看到全副武裝的特警隊。
於是,雙方就形成對峙。
特警隊不想要傷害無辜,要求孩子保持沉默,然後跟隨他們一起前進;但孩子已經受到公寓樓的影響,深深認為警方是破壞他們平靜生活的罪魁禍首,他想要預警公寓樓裡的其他人。
這個橋段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是展現公寓樓裡自成體系的小社會,另一方面則是展現特警隊在執法階段的尺度——
這也是此前阿泰和江濤制服那位回家照顧妻子中年男人的道德爭議延續,進一步將正義與邪惡的抉擇呈現在觀眾面前,跟隨著阿泰的視線提出更多疑問和拷問,在完成阿泰人物弧光的同時又丟擲一點思考空間。
那麼,應該如何剪輯呢?
常規路線的剪輯就是,先看孩子的表情,再看特警隊的表情,然後僵持的畫面,再就是孩子衝刺出去預警的畫面,下一個鏡頭就是特警隊頂頭上司扣動扳機。
但這樣的剪輯線路太過中規中矩,而且也無法展現道德抉擇的張力。
如果陸潛追求的是“還不錯”的效果,那麼如此剪輯就已經能夠滿足;然而陸潛還是希望能夠賦予電影更多生命力,特別是陳慕的鏡頭感非常好,剪輯應該展現出陳慕在靜止和運動之間切換的呼吸節奏才行。
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陸潛一直在思考著更加獨特的切入視角,賦予節奏和鏡頭更多生命力。
然後,林漢洲給出了一種可能——
全程以孩子和阿泰的視角切換,化繁為簡地呈現這場戲的張力,這恰恰是陸潛此前所忽略的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