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建立信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曾幾何時,管舟也是在陽光底下肆意狂奔的少年,隨風飛揚起來的白色襯衫浸透汗水和青春的味道。
但管舟早就已經記不起來自己青春年少時的模樣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否認那些排擠和那些打壓,慢慢地,他的稜角就這樣一點一點消失,如同清澗底下的石頭,時光荏苒之後漸漸變成圓潤的鵝卵石。
哪怕陸潛一眼相中他擔任“突襲”的男主角,哪怕“突襲”第一場戲已經開拍,管舟依舊被一種恐懼籠罩著:
擔心自己時時刻刻都可能被淘汰被取代、擔心自己的表現可能破壞導演的預期;擔心自己拖後腿可能傷害到電影還可能傷害到洪家班。
那種恐懼,隱隱的不安,始終揮之不去。
一直到現在。
管舟認認真真地注視著陸潛的眼睛,不同於上次短暫碰面卻被巨大驚喜衝擊而一時之間喪失理智,這次他看得很清楚也很認真,他能夠看到陸潛眼神裡的真誠和堅定。
管舟有些發愣。
“我的意思是,我選擇你擔任阿泰這個角色,不是因為你的演技,這是顯而易見的;而是因為你的眼神,也就是因為你,只需要你按照我的指匯出現在大銀幕上,那麼就能夠達到我的預期。”
陸潛,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鼓勵管舟,第一步就是讓管舟確信自己是完全符合這個角色的。
管舟稍稍遲疑了一下,話語還是透露出一絲不安,“可是,沒有表情的話,導演就不擔心觀眾說是AI演技嗎?”
這確實是一個好問題。
在流量小生當道的現在,沒有靈魂的AI演技越來越多,以至於電影呈現出一種擺拍的效果,沒有靈魂也沒有生氣,純粹就是一種視覺效果的捕捉,演員成為耍帥的道具,影像的魅力自然也就全部消弭。
但是,面癱演技和AI演技的區別在哪裡呢?
其實,本質區別是大銀幕魅力,是一種氣質,但這樣一種與生俱來的氣場卻是不能強求也無法演繹的東西,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陸潛想到了兩位演員,梁朝偉和張曼玉。
對於影迷們來說並不是秘密,當初這兩位演員剛剛出道的時候都是花瓶,沒有任何演技,張曼玉還曾經在片場被導演罵到落淚,他們的表演顯得木訥而浮誇,除了一張臉之外,根本就沒有演技可言。
如果他們就這樣聽之任之,那麼未來也就沒有橫掃華語影壇無數獎項的影帝影后了,他們並沒有放棄自己。
1988年,張曼玉遇到了王家衛,拍攝了“旺角卡門”;1989年,梁朝偉遇到了侯孝賢,拍攝了“悲情城市”,並且在次年遇到了王家衛,拍攝了“阿飛正傳”。
當初,侯孝賢嫌棄梁朝偉的說話口音,不僅不符合電影故事背景,而且還顯得非常笨拙,於是導演乾脆將這一個角色設定為啞巴,要求梁朝偉不能說話,只能用眼神來傳達情感。
同樣,張曼玉在王家衛的鏡頭裡也脫胎換骨,因為導演要求張曼玉沉澱冷靜下來,不需要將演技“表演”出來,而是從心理層面入手,透過眼神由內而外地傳遞出來。為了讓張曼玉入戲,導演經常花費數個小時耐心地等待和捕捉,敏銳地抓住演員眼神的微妙變化,提升表演質感。
從那以後,兩位演員先後脫胎換骨,奉獻無數經典角色,並且全世界範圍內都享譽聲望的真正演技派,甚至不需要羅列數不勝數的獎項,普通觀眾就已經能夠知道他們的輝煌成就。
那麼,關鍵在哪裡呢?
表演?臺詞?情感?肢體?還是眼神?
“管舟,你知道人類和機器之間的區別在哪裡嗎?”陸潛沒有正面回答管舟的問題,而是切入另外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