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舟,還記得我們的背景分析嗎?”

陸潛注視著管舟的眼睛,循循善誘地進行引導。

“阿泰是一位菜鳥新人,和你一樣,你是第一次擔任男主角、他是第一次跟隨特警隊出動。”

“而且你們都揹負著任務,你需要展現出自己的專業以及角色的魅力、阿泰則需要安全回家並且拯救自己的哥哥,你們都有自己的負擔。”

阿泰,“突襲”的男主角。

在故事裡,阿泰是一位年輕特警隊成員,揹負著父親的希望,同時,他的妻子已經馬上就要臨產,卻在如此關卡被首次派出去執行任務,突破貧民窟裡的那個根據地。

而且,阿泰非常意外地得知,自己離家出走三年的親哥哥,居然也在裡面,並且成為超級大壞蛋坤強的左右手,也是此行的重要目標人物之一。阿泰不知道哥哥發生了什麼,但他希望能夠將哥哥拯救回來。

如此角色設定,並不複雜,這就是陸潛為了迎合商業電影的敘事節奏而有意識做減法之後的結果;不過,相較於原版“突襲”,陸潛對角色稍稍潤色些許,也就是人物弧光——

從生澀笨拙到目睹血腥,慢慢成長蛻變,然後經歷哥哥的轉折點,真正堅毅起來,完成角色的洗禮。

如此成長弧光也同樣簡單,但細節的滲透還是可以賦予角色血肉,讓他變得生動起來,而不是像原版那樣一個殺戮機器,邏輯是否通順不說,但可以肯定的是,觀眾的代入感和沉浸感是有影響的。

簡單,並不意味著不重要。

陸潛對阿泰這個角色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不經意地,阿泰和管舟就這樣無形契合起來。

所以,第一場戲,管舟的緊張和僵硬,其實並不是問題,反而栩栩如生地將阿泰的狀況呈現出來,如果觀眾感覺阿泰格格不入的話,那麼就對了,因為這就是阿泰的狀況。

換而言之,剛剛的中斷拍攝,並不是管舟的原因。

不過,陸潛能夠感受到管舟的緊張和焦慮,為了讓管舟進入狀態,在後續拍攝之中一步一步地呈現出成長弧光,這也意味著陸潛需要慢慢地讓管舟找到節奏也確立信心,於是,他才專門找到了管舟。

“第一場戲,你做得很好,沒有必要質疑自己。”

“保持緊張,保持緊繃,這樣的狀態就很好。”

管舟懵懵懂懂地點點頭,還沒有來得及回答,陸潛就已經轉過身去了,這讓管舟留在原地,胸腔裡湧動著一股暖流,不經意間就感動起來,然後再次挺直腰桿,整個人明顯自信了一些。

以前,作為替身演員,管舟就已經聽見太多太多否定,哪怕不露面,他的工作也總是被他人否定,久而久之,管舟也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做不好、自己真的不適合上鏡,更何況是作為男主角呢?

但現在,管舟能夠在陸潛的眼睛裡看到信任和堅定,即使他不相信自己,但他也不應該辜負導演。

暗暗地,管舟握緊拳頭為自己加油鼓勁,“相信導演相信導演相信導演”,不斷默唸著。

站在場邊沒有戲份的洪元和、曹笙等人都為管舟捏了一把汗,哪怕是門外漢都能夠看出來管舟僵硬得不行,結果導演不僅沒有呵斥管舟,而且還讚揚了一把,這讓他們全部面面相覷,悄悄鬆了一口氣。

可是,如果不是管舟出錯的話,剛剛第一個鏡頭,為什麼還沒有拍攝完畢,陸潛就直接中斷了拍攝,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就在此時,陸潛的腳步已經在陳慕的面前停了下來,還沒有說話,就能夠感受到劍拔弩張的氣氛緊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