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主演邀約(第1/2頁)
章節報錯
管舟,身型並不高,粗粗用視線打量判斷,應該在178厘米左右。
對於普通人來說,應該在平均水準之上;但對於演員來說,則稍稍偏矮了一些,特別是大銀幕效果。
不過,管舟的身材比例非常感,完美黃金比例,而且手長腳長,這使得他的武打動作能夠展現出漂亮的線條感,整個流線型的線條非常具有視覺效果,一招一式都能夠感受到行雲流水的動態之美。
稍稍有些違和的,是那張娃娃臉。
有一說一,看著一張娃娃臉殺伐果決、滿臉狠勁,那確實是有些驚悚。
但陸潛不僅不排斥,而且還很喜歡,這種“違和”,其實恰恰能夠製造出反轉效果,比起臉上清晰寫著“我是硬漢”的動作演員來說,更能夠激發觀眾的好奇心——
至少陸潛是這樣認為的。
曾經在動作電影巔峰時期,男主角主要流行正氣凜然、濃眉大眼的外形,一舉一動都帶著正面的大俠風範。
後來動作電影發展逐漸多元,喜劇的融入拓寬了男主角的選擇,然後又出現了冷麵殺手的硬漢角色,似乎每張臉都清楚寫著“動作巨星”的標籤。
久而久之,這也形成一種刻板印象,一方面限制了其他演員參與到動作電影的演出,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動作演員的轉型,這就好像一個雙重枷鎖一般,切斷動作電影的延伸可能性,就如同閉門造車一般。
現在動作電影已經沒落,如果還想要開啟局面,必然需要一些特別的東西。
從構思“突襲”整個專案以來,陸潛就一直沒有想好這個“特別的東西”應該是什麼,因為他需要從無到有地憑空想出來,不像加雷斯埃文斯一樣,當初就遇到了伊科烏艾斯,整部電影的風格也是圍繞伊科打造的。
不可否認的是,演員魅力也是電影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努裡維斯在“疾速追殺”裡的表演就賦予電影一種落魄浪子的哀傷與悲壯,如果更換一個演員,電影呈現出來的風格可能又是另外一種形式。
一直到現在。
在管舟身上,陸潛似乎找到了線索。
眼神。
他喜歡管舟的眼神。
平時,帶著一種純粹的簡單;但是,投入打鬥的時候,卻能夠在天真的娃娃臉之上尋找到一抹堅毅和決絕,洗盡鉛華之後的滄桑不經意間染上眉宇,讓人忍不住想要探尋眼神背後隱藏的那些傷痕。
顯然,管舟應該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就好像“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里昂一樣。
也許,這一點點特質就能夠賦予陸潛版本的“突襲”一種全新的質感,脫胎換骨地詮釋出一個不同故事。
赫!
洪元和成功擊倒了兩個對手,然後和管舟拉開一點點距離,劍拔弩張地對峙起來,兩個人的眼神都流露出一股狠勁,緊繃而激烈的對峙在緩緩周旋,兩個人都沒有輕易邁步,局面陷入短暫的僵持。
“停!”
陸潛抓住機會,主動停止了他們的套路演練。
譁!
氣氛剎那間土崩瓦解,管舟又重新恢復了娃娃臉的笑容,在原地跳躍了兩下,洪元和也跟著收回了架勢。
管舟似乎還稍稍有些遺憾,躍躍欲試地說道,“導演,我們還可以再激烈一些的。”
但洪元和抬手阻止了管舟,“導演,如果你希望不要那麼真實的話,我們也可以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