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懷疑人生(第1/2頁)
章節報錯
陸潛已經整整忙碌一週了。
“突襲”,之所以能夠贏得一片掌聲,男主角伊科烏艾斯和一眾專業武術師無疑是核心靈魂,夠強硬且夠專業的武打場面重新喚醒了人們對傳統動作電影的喜愛,真正引爆腎上腺素。
準確來說,加雷斯埃文斯產生“突襲”靈感的原因,就是在拍攝紀錄片的時候結識了伊科,繼而在伊科身上看到了火花。
雖然“突襲”這部電影的其他環節也非常非常重要,但是毫不誇張地說,沒有伊科也就沒有這部電影。
而現在,陸潛則“本末倒置”,率先構思“突襲”這部電影,然後再來尋找演員,難度係數頓時就上升了數個檔次。
忙碌數日之後,陸潛甚至開始產生懷疑,選擇“突襲”是不是一個錯誤?
尋找“突襲”男主角這件事的難點就在於,演員/武術師,這兩個身份必須是合二為一,不能缺少任何一個環節。
專業武術師,不多,但也不至於罕見,問題就在於,這些專業武術師是否具備成為電影演員的特質?
這顯然非常非常困難。
導演常常說的“演員電影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是依託於大銀幕的特殊性而存在的,因為大銀幕的比例關係,演員的眼神、表情、肢體和神態等等細節全部都被放大,然後透過導演的排程與構圖呈現出來,最終形成一個銀幕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那種姿態,和現實生活往往是有偏差的。
特別是以前堅持用膠捲拍攝電影的時候,膠捲的顆粒質感會更加考驗演員的上鏡效果。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氣質,還有氣場。
與顏值沒有直接關係,有些帥哥美女,好看是真心好看,但放在大銀幕上,就顯得呆板,如同木頭一般,全無魅力;有些演員外貌平平,甚至可能不符合社會主流審美,然而卻能夠在大銀幕上輕而易舉地抓住觀眾的眼睛。
有人就評價說,這是“老天爺賞飯吃”的一件事,事實正是如此。
如果是普通的動作電影,又或者是配角,那麼隨隨便便尋找一群專業武術師,這也沒有太多影響,因為他們不是鏡頭焦點,觀眾的注意力不會在他們身上。
但是“突襲”這樣一部電影,幾乎沒有所謂的劇情,就是從頭打到尾,那麼主角的魅力也就至關重要了,否則觀眾也不會為電影買賬,這是電影的靈魂所在。
比起武術師來說,“演員魅力”是更重要的事情,這也是“疾速追殺”選擇基努作為主角的原因,甚至犧牲了電影的武打效果。
但陸潛有些貪心,他希望找到合適的演員,同時也希望確保武打效果,二者缺一不可。
也正是因為如此,陸潛開始在蘭川的不同片場遊走,將聚焦視線落在那些武打替身之上。
顯而易見地,演員們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最直觀的就是,高難度的武打戲份、飆車戲份、跳樓戲份、穿行火場戲份等等,往往都需要專業人士進行。
除此之外,演員們也有自己的缺陷,於是又出現了果體替身、手部替身、背影替身、胸部替身等等,增加電影螢幕的呈現效果。
這些專業的武打替身們,幾乎都接受過專業訓練,不僅是身手矯健,運動神經發達而已,同時也明白應該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高風險動作——
最重要的是,如何瀟灑帥氣地呈現出這些場面。
可惜,一直以來,替身演員們都沒有能夠得到重視,至少相對於他們工作的付出分量和危險係數來說還是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