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潛所熟悉的時空裡,1999年,曾經有一部偽紀錄片“女巫布萊爾”登陸大螢幕,創造了行動式攝像機拍攝作品的票房神話,製作成本只有區區六萬美元,最終在全球席捲了兩億四千八百萬美元的票房。

毫無疑問地,這就是有史以來票房回報率最高的作品。

撇開“女巫布萊爾”這部電影自身質量的好壞不說,電影的營銷宣傳無疑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

早在電影上映之前,製片方就製作好了一個官方網站,並且在網站上釋出有關失蹤者的各種新聞報道,以及失蹤者的筆記本、照片、家人資料等等,線下團隊則同時在各大週刊、雜誌以及錄影店刊登失蹤人物的尋人啟事,營造出一種“真實事件”的錯覺。

然後,製作方又宣傳,“女巫布萊爾”就是一部真實紀錄片,記錄下三位主角“探險”的全過程。

最終,引爆病毒式的傳播,點燃票房的同時,也開啟“偽紀錄片”這一全新電影模式。

陸潛搜尋了一下記憶,在這個時空裡,偽紀錄片並不新鮮,但“女巫布萊爾”的營銷方式並沒有出現,那麼,“解除好友”也同樣是偽紀錄片,整個敘事方式和電影內容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是否可以借鑑一下呢?

當然,完全複製黏貼是不行的,畢竟“女巫布萊爾”上映的時間是1999年,網路資訊海洋還沒有形成氣候,但現在陸潛和紀敘所在的時空,社交網路已經非常發達,同樣的宣傳方式,很容易就被識破——

那麼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還可能成為群嘲的物件。

不過,他們也可以充分利用網路時代的特點,節省宣傳成本,製造出熱點。

……

六月,夏日炎炎,想念著西瓜和酸梅汁的涼爽,傾聽著窗外知了的鳴叫,躺在涼蓆上一整天都不動,側頭朝著窗外望去,大片大片的蔥翠綠蔭在碧藍如洗的蒼穹底下連綿開來,金色的陽光散發著透亮的光暈。

在全球最大的知識分享平臺上,一個問題的討論被推上熱搜。

“個人社交網站賬號,不能解除好友,怎麼辦?”

一位網路暱稱為“剔透琉璃”的網友提出了問題,並且解釋了一下情況。

她表示,自己和一眾朋友開建私人聊天室閒聊,結果出現一個陌生人,他們全部都不認識,也不知道對方從哪裡冒出來的,然後他們試圖將對方踢出去,卻怎麼都不成功,甚至那個陌生人還和他們互加了好友。

居然無法解除好友關係!

“很急,線上等。”

問題本身,沒有什麼稀奇古怪,看起來就是網路洪流之中再正常不過的一個技術問題,網友們的解答也很正常。

有人說是駭客,有人說是系統故障,有人說自己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只要向網站客服申訴就可以解決,還有人吐槽題主應該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學生,也有人長篇大論地寫了滿滿一個螢幕的程式程式碼……

千奇百怪的回答紛紛湧現,但也不算誇張,不要說熱帖了,就連一點水花都沒有砸出來。

唯一值得奇怪的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問題,放在平時,可能根本就沒有幾個人回答,結果卻湧現了十幾個人回答,然後小範圍傳播開來,又吸引了一堆“謝邀”的答主湧現,熱鬧得有些不太像話。

但這一點點異常沒有引起什麼矚目,轉眼就被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