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但同時也低階,缺少後勁。

“解除好友”就是如此,導演使用大量“跳躍式驚嚇”,一次兩次過後,就顯得惡俗,驚嚇的效果能夠達到,但是電影結束之後就什麼都沒有留下了。

可以這樣說,導演滿足於這樣的效果,不思進取。

但真正高明的驚悚電影導演,應該是“跳躍式驚嚇”與其他驚嚇手法結合起來,進而營造一種驚悚的氛圍,透過“電鋸驚魂”、“潛伏”、“招魂”等等系列確立自己業內導演地位的溫子仁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不是說捨棄跳躍式驚嚇,而是合理運用——

果然,後來“解除好友”拍攝續集的時候就更換導演了,作品的質量與口碑也跟著煥然一新。

這也是陸潛希望對整部電影進行大刀闊斧改變的主要部分,透過燈光、佈景、剪輯等等電影手法來營造一種驚悚氛圍,哪怕沒有“驚嚇”的動作發生,也能夠讓觀眾時時刻刻保持警惕,渾身汗毛都豎立起來。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投入長片的拍攝,陸潛就希望能夠做到最好,至少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追求完美——

也許,完美並不存在,但是如果自己就已經放棄了追逐完美,那麼自然不可能達到最佳。

所以應該從準備階段,每個環節都儘可能做到極致,一點一點磨合,然後再來看看最終成品能夠觸控到什麼高度。

陸潛看著眼前正在認真翻閱“解除好友”劇本的紀敘,微微有些緊張。

被記者圍堵、和流光影業解除合約,那已經是整整兩週前的事情了。

這兩週時間裡,陸潛將自己鎖在家裡閉關,暗無天日,日夜顛倒,全心全意地投入劇本的再創作中。

最初幾天,記者們順藤摸瓜地找到陸潛住所地址,整日整夜地守候在門口,希望能夠第一時間圍堵到陸潛,但誰都沒有想到,記者們足夠耐心、陸潛更加耐心,如同忍者神龜一般,一點動靜都沒有。

唯一動靜就是紀敘進進出出地將一日三餐和生活用品運輸上門,除此之外,就連陸潛的一根頭髮絲都沒有看到。

記者們甚至開始自我懷疑,難道資訊錯誤,蹲錯點了?

但不管如何,最終還是記者們敗下陣來——

約莫五天之後,熱點逐漸冷卻下來,再也沒有人關注這一新聞的進展,畢竟新人女演員和新人偶像歌手的愛情八卦還是缺少流量,轉眼之間,“陸潛”的名字就已經被人們拋到了腦後,記者們也就沒有蹲點的必要了。

陸陸續續地,記者們也就撤了。

更神奇的是,後來又有記者殺一個回馬槍,倒不是為了新聞,只是覺得憋屈,想要看看陸潛那傢伙到底是怎麼回事,結果還是撲了一個空,還是一根手指頭都沒有拍到。

記者們也是哭笑不得地嘖嘖稱奇,“那傢伙是一個奇人。”

而對於陸潛來說,他全然沒有察覺到外面的動靜和喧鬧,一心一意地撲在劇本上,又找回了燃燒的熱情。